在快手最新公布的2025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中,其AI业务的表现尤为亮眼,特别是可灵AI平台的异军突起,预示着这家短视频巨擘正稳步向AI技术前沿企业转型。
财报数据显示,可灵AI在本季度实现了营收的大幅跃升,具体数字达到2.5亿元人民币,与前一季度相比,增幅高达67%,商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在财报电话会议中,快手首席财务官金秉透露,可灵AI的全年收入预计远超年初设定的目标,几乎实现翻倍。这一出色成绩无疑为快手在AI领域的持续投入注入了强大信心。
金秉进一步表示,为了加速AI业务的发展,快手在年中大幅增加了对可灵AI推理算力的投资。预计2025年的相关资本支出也将远超年初预算,实现翻倍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可灵AI在推理算力层面已经实现了正向毛利率,追加投资对集团整体利润的影响处于可控状态。从长远发展来看,可灵AI的单位训练和推理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从而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可灵AI的快速增长离不开其高效的算法模型和定制化的推理方案。这些方案在确保效果稳定的同时,显著降低了推理成本,形成了成本与效益双提升的良性循环。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可灵AI通过创新的codesign算法模型,实现了收入的快速增长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展现出强大的自我造血能力。
AI技术的应用也为快手传统业务带来了显著的商业回报。从整体来看,快手二季度总营收达到3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1%;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达到56亿元人民币。毛利率和经调整净利润率均创下历史新高,分别为55.7%和16.0%。财报发布后,快手港股股价随即上涨近5%,市场反应积极。
在用户层面,快手同样表现出色。二季度日活跃用户数达到4.09亿,同比增长3.4%;月活跃用户数达到7.15亿,同比增长3.3%。用户总使用时长同比增长7.5%,这显示出用户对平台的高度依赖和忠诚度。
在业务板块方面,快手的广告、电商、直播三大业务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业绩增长。广告业务受益于内外循环营销服务的双重增长,特别是内容消费行业和短剧行业的广告需求保持高速增长。电商业务GMV增速为17.6%,其中短视频电商和泛货架电商表现尤为亮眼。直播业务也持续回暖,同比增长8%,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可灵AI的广泛应用成为财报中的一大亮点。其端到端生成式推荐大模型应用于短视频推荐,有效提升了用户时长和留存率。同时,AIGC内容生产、营销推荐大模型等全面改造了商业化营销的各个环节,提升了营销效率。多模态理解大模型和图像及视频生成大模型则赋能电商场景,构建了更加智能高效的电商经营路径。
可灵AI不仅在商业收入上取得了显著成绩,更逐渐确立了其作为专业创作者首选工具的地位。截至今年7月,可灵AI已拥有全球超过4500万用户,累计生成超过2亿个视频和4亿张图片。在B端市场,可灵AI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已覆盖影视制作、广告营销、游戏等多个领域,市场反馈积极。
可灵AI的成功离不开其持续的技术创新和功能升级。自2024年6月首次开放测试以来,可灵AI已进行了30多次版本迭代,不断推出新功能以满足用户需求。多模态视频编辑、视频音效、灵动画布等功能相继上线,精准解决创作者痛点,大幅提升创作效率。
在B端市场,可灵AI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逐渐涵盖专业创作平台、广告营销、影视动画、游戏制作等多个行业。其商业化潜力巨大,无论是企业客户的API调用还是提供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都有可能带来客单价的显著提升。
快手创始人兼CEO程一笑表示,AI正在逐步释放对快手内容生态和商业生态的赋能价值,特别是推动了线上营销和电商业务的增长。在平台内部,借助基座大模型的能力和全域、全链路覆盖的AI工具,内容和商业领域的“技术平权”正在惠及所有商家,重塑整个平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