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快手AI业务可灵崛起,营收增长验证商业化路径

   时间:2025-08-24 21:38:07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快手最新财报数据亮眼,AI业务崭露头角成为新焦点。在2025年第二季度,快手实现了350.5亿元人民币的总营收,同比增幅达到13.1%,环比也增长了7.5%,超出市场预期6亿元。更引人注目的是,其调整后净利润达到56.2亿元,同比增长20.1%,净利润率高达16%,创下单季历史新高。

这一系列的亮眼成绩,主要得益于快手的规模效应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在成本控制方面,销售成本占收入的比重从去年同期的44.7%下降至44.3%,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比也相应从32.4%减少到30.0%。

尤为本季度快手的“可灵AI”业务首次被计入“其他服务”营收项中。财报显示,其他服务收入达到52亿元,同比增长25.9%,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商业务和可灵AI业务的强劲表现。可灵AI凭借其先进的AI技术和产品性能,赢得了市场的认可。

将AI技术或应用产品作为单独业务写入财报,在当前并不多见。快手通过可灵AI验证了“AI技术投入-变现-再投入”的良性循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商业造血能力。

具体而言,可灵AI在第二季度的收入超过2.5亿元,相较于上一季度的1.5亿元有了显著提升。随着后期成本的不断优化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可灵AI在快手营收中的贡献比重有望继续上升。

可灵AI的营收增长经历了多个关键阶段。自2024年6月6日正式发布以来,可灵AI在推出仅10个月后,年化经常性收入(ARR)就突破了1亿美元大关。这一速度甚至超过了业内知名的AI编程产品Cursor,初步验证了AI视频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进入2025年第一季度,可灵AI的营收达到了1.5亿元,第二季度更是超过2.5亿元,环比增长66.7%。其中,4月和5月的单月付费金额均超过1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这一增速持续下去,可灵AI的年收入预期将轻松超过12亿元,稳坐市场领先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可灵AI的市场竞争力,快手明确了其专业化路线,聚焦于P(Prosumer)端付费订阅会员。快手在业绩电话会上提到了四类重点服务客户,包括设计师、艺术家、电商/广告行业从业者以及影视工作室等,这些客户都可以通过可灵AI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创作质量。

可灵AI的吸金能力让快手看到了巨大的潜力,为此快手专门成立了“可灵AI事业部”,并将其与主站、商业化、电商、国际化、本地生活等部门并列为一级业务部门。这也是近三年来,快手唯一新建的独立事业部。

为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快手还组建了专门的To B团队,负责对接广告、电商、教育、影视、生活服务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可灵AI的模型能力已经得到了市场的广泛验证,例如一些AI相机应用直接调用了可灵的API接口,还有外卖商家利用可灵工具快速生成食品预览图。

在激烈的AI视频生成赛道上,快手凭借可灵AI的先发优势,成功抢占了市场窗口期。2023年下半年,当大多数公司还在专注于大模型和图片模型时,快手已经率先将重心放在了视频模型上,并成功发布了效果惊艳的可灵大模型和面向用户的AI视频产品。

除了技术上的领先性,可灵AI还非常注重产品的可控性。在AI视频刚诞生时,市场上还没有相对清晰化的路线,快手通过对技术迭代路径和业务需求的精准把握,做出了正确的取舍。围绕可控性这一核心,可灵AI先后上线了运动笔刷、首尾帧、多图参考等功能,实现了创作过程中人物角色、物体、场景等的一致性。

这些先发优势很快打开了用户群体心智,使得早期用户更倾向于尝试快手的产品。为了进一步增强用户粘性,可灵AI近期推出了“灵动画布”功能,将产品属性从工具升级为平台。这一创新打破了各个工具间的壁垒,提升了生成过程的可编辑性,让用户能够在一个页面上完成所有创作。

尽管快手在AI业务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AI视频竞争日益激烈,技术竞赛和生态争夺都进入了白热化阶段。为了保持领先的市场份额,快手必须不断加码投入。然而,面对谷歌、字节等拥有更强算力和更大投入的对手,快手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快手在人才方面也存在隐忧。大模型浪潮加剧了人才的流动与竞争,近年来不断有顶级技术和AI人才出走,而后期的人才补给却未能跟上。近期,快手副总裁、大模型负责人张迪的离职更是给快手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尽管如此,可灵AI仍然被视为快手的“第二增长曲线”,承载着巨大的期望。虽然目前仍无法完全摆脱创新者的窘境,但快手已经验证了AI视频的商业化模式,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