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界,叶叔华这个名字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作为中国科学院的杰出院士,她的天文学成就为世人瞩目,而她的人生经历,更是激励着无数年轻一代。
叶叔华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1941年,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迫使她中断了在香港的高中学业。在逃难的路上,她跟随亲友辗转至广东北部的乐昌县,并在那里考入了华侨第三中学,重新开始了她的学习生涯。学校条件简陋,竹子搭建的教室和茅草顶的宿舍成为她学习的场所,但这些并未阻挡她对知识的渴望。战火纷飞中,她随父母再次迁徙,最终在一所联合中学完成了高中学业。
叶叔华曾深情地回忆道:“我们经历过战争,逃过难……我希望年轻一代能够明白,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这句话,不仅是对她个人经历的总结,更是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
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心可以比宇宙更大》一书,生动记述了叶叔华等10位院士的少年成长故事。这套书的策划者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让榜样变得可感、可亲、可学,从而传承科学精神。书中以“少年成长”的独特视角,为读者打开了一扇走进科学家心灵世界的窗户。
作为丛书的科学总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樊春海向小读者们阐述了科学探索的本质:“科学家们将探索真理本身视为最高的奖赏,他们跨越学科界限,携手合作,共同攻克复杂而宏大的科学难题。而改变世界的发现,往往源于对权威的质疑、对常规的挑战和对不可能的执着追求。”
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书系主编张锦江也表示:“院士们的成长史各具特色,它们可以让小读者们认识到,从平凡走向辉煌、立志于童年以及任何天才都需要超群的历练,这些都是成功的关键。”
《心可以比宇宙更大》作为“院士少年成长书系”的第二辑,延续了首辑《那是一条条问河》的精神内核,将院士的成长故事和科学探索转化为少年可感的精神图谱。书中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感悟,激励着年轻读者勇敢追求科学梦想。
叶叔华院士的故事,是无数科学家成长历程中的一个缩影。她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面对怎样的困境,只要怀揣梦想,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