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车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曾经风光一时的二手车保值神话已然褪色。在全国各地的二手车交易市场中,车商们纷纷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形式寻找客源,然而,高昂的获客成本和低迷的市场行情让多数车商陷入困境。
杨超(化名)是众多二手车商中的一员,他每天都会分享最新的市场行情。据他介绍,如今的二手车市场,生意难做,亏损成了常态。这与几年前的情况大相径庭,那时的市场相对活跃,盈利空间也相对较大。
二手车保值率的下滑,尤其是新能源二手车,成为了市场的一大痛点。受新车市场结构变化和价格战的影响,二手车保值率普遍下降。一些曾经因高保值率而被誉为理财产品的日系车和保时捷等车型,如今也未能幸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一年车龄的主要纯电动车型保值率普遍低于80%,三年车龄的车型保值率更是跌至50%左右。
在上海浦东的一个大型二手车交易市场,记者看到了一些几乎全新的“准新车”。这些车辆的行驶里程很短,但价格已经大打折扣。一位二手车商表示,新车落地几乎就要打八折,尤其是特殊版本的车型,如比亚迪汉千山翠版本,落地价近34万,两年后只能卖到15万多。
新能源二手车市场中,特斯拉的保值率相对较高,成为了一个特例。一位主要经营特斯拉二手车的车商表示,特斯拉的市场需求大,二手车流转速度快,虽然利润不高,但相对稳定。然而,并非所有新能源品牌都能如此幸运,小米SU7等车型的市场表现就经历了大起大落,二手车价格大幅跳水。
二手车市场的交易环境也备受诟病。由于二手车属于非标品,车况复杂,“一车一况一价”成为了交易的基本法则。然而,市场中鱼龙混杂,没有形成固定的标准和流程。一些二手车商采取粗放的交易模式,对电池衰减等关键指标缺乏重视,导致消费者在购买时存在诸多疑虑。
为了应对市场的变化,一些大企业开始布局新能源二手车业务。宁德时代推出了相关二手车政策,提供购车保障和电池健康度检测服务。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消费者对二手车的信心。
二手车市场的洗牌仍在继续。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显示,2025年,近90%的二手车商单车毛利率在6%以下,多数车商处于亏损状态。一些车商已经转行,市场中出现了大面积空置的情况。现存车商中,专业化路线成为了主流。专注1~2个品牌,进行精细化运营的车商,以及做批发业务、依托固定资源渠道的车商,成为了市场中的盈利者。
二手车市场的变革不仅体现在保值率的下滑和交易环境的改善上,更体现在车商经营模式的转变上。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车商们不得不寻求新的生存和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