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百度百科19载,重塑知识基座,与Z世代共筑知识宇宙

   时间:2025-08-26 05:36:42 来源:刺猬公社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探索“NFC支付”的奥秘时,一位写作者不经意间踏入了百度百科的殿堂,这一偶遇引发了她对百科历史的好奇。在庆祝百科19岁生日的氛围中,一个念头跃然脑海:百度百科的首个词条究竟是何方神圣?

经过一番探寻,答案逐渐浮出水面。原来,“百度百科”与“词条”这两个词条,均在2006年4月5日的同一时刻诞生,只是具体到秒的差异,或许只有百度的技术后台才能揭晓这一细微差别。翻阅早期的编辑记录,仿佛能触碰到中文互联网百科全书的初生脉搏。

有趣的是,“百度”这一词条的创建者并非百度官方,而是一位昵称为yyuse的神秘用户。这位可能是早期互联网探索者或爱好者的个体,在2005年率先为“百度”立传,同年还编辑了“猫扑”词条。此后,yyuse便如同隐身人海,其真实身份成了不解之谜。

从零到一,构建起中文互联网的知识宝库,绝非易事。19年间,每一个热门词条背后,都承载着成百上千次的编辑历史,这些记录跨越岁月,见证了知识的演进与时代的变迁。而百度百科,也并未成为被怀念的旧时光产物,反而在AI时代,肩负起了更为重要的使命。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的“信息内爆”理论似乎正在成为现实。当真实与媒介制造的拟象界限模糊,我们置身于海量信息之中,辨别真伪变得愈发困难。从街头餐厅的误导指引,到动画电影票房的虚假信息,AI生成的假消息正在编织一张巨大的虚拟网。

面对这样的挑战,百度百科作为知识平台,坚守着真实与知识的基石。过去19年间,800万用户共同编辑的3000万个词条,构成了百科宝贵的知识财富,也是抵御虚假信息的坚固防线。自2024年底起,百科启动了“繁星计划”,携手10万名专家,共创百万级专业内容,通过专业性的生产,进一步区分信息与知识。

在科学领域,百科更是邀请了8300多位科普专家,共同打造了超过19万个科学词条。从拉布拉多猎犬到羽衣甘蓝,每一个词条背后,都有专业人士的认证与解读,让知识更加准确可靠。

为了保持活力,百度百科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新版本突破了传统的图文形式,融入了知识视频、3D展示等多媒体元素,使知识呈现更加生动直观。用户不仅可以通过图文获取信息,还能通过3D文物计划,近距离观赏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

百科还借助AI技术,创造了更加有趣的交互体验。用户可以与历史人物进行对话,体验新鲜的互动方式,让知识获取变得更加轻松愉悦。苏轼的智能体便是其中之一,用户可以与这位文学巨匠畅谈美食、诗词,甚至请他背诵全文,享受知识与趣味并存的体验。

百科的每一次编辑,都是知识共同体的具体体现。从《永乐大典》的接力编辑,到EXO的出道历程记录,再到“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流行语演变,百科见证了知识的传承与创新。编辑记录的可查询功能,更是让知识沉淀的脉络清晰可见,每一个参与者的贡献都被铭记。

百度百科,这个源自大众、服务大众的知识平台,以其独特的温度和活力,持续照亮着知识的海洋。在这个由无数闪光大脑共同构建的知识宇宙中,我们共同探索、共同学习,让知识成为连接彼此的桥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