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行业的竞争风云再起,这一次,格力与小米之间的口水战成为了焦点,争夺的焦点是行业老二的宝座。事件的导火索是一条微博,指出根据奥维云网更新的7月中国空调线上市场份额数据,小米已经超越了格力,跃居第二。小米高管迅速转发并欢庆这一“胜利”,但格力迅速反击,坚称自己仍然保持领先地位。
这场争执背后,是小米在家电市场的强势崛起,给传统巨头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威胁。特别是在今年夏天,东北地区的空调需求激增,小米借此机会销量暴涨20倍。以空调为切入点,小米全面挺进家电市场的步伐明显加快。近日,小米发布的一份财报更是让家电巨头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跨界者。
小米高管卢伟冰在财报发布后回应称,短期的排名并不重要,关键在于长期的格局是否会改变。实际上,小米家电业务的增长势头确实不容忽视。财报显示,第二季度小米智能大家电的收入同比增长66.2%,创历史新高。其中,空调出货量超过540万台,同比增长60%;冰箱和洗衣机出货量也分别实现了25%和45%以上的增长。
小米能够在传统巨头把持的家电市场中迅速崛起,关键在于其低价策略。近年来,美的、格力等一线品牌纷纷提高了各价位段空调价格,导致2000元价位段的空调品牌数量明显减少。小米趁机以低价入场,迅速拉动了销量。然而,低价策略并非无懈可击,美的旗下的华凌品牌已经重新定位为线上平价品牌,主打性价比,对小米构成了直接威胁。
小米在家电行业的短板同样明显,一是线下渠道不足,难以与传统家电品牌的庞大经销商网络相抗衡;二是依赖代工模式,难以构建技术优势,打破消费者对小米家电是“贴牌产品”的认知。然而,随着小米汽车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惊人表现,这些短板正在得到弥补。小米之家遍地开花,不仅为汽车展示提供了空间,也为小米家电提供了展示位,吸引了大量流量。
在生产方面,小米已经开始从代工模式走向技术自研。大家电工厂的建立给了小米在生产方面追赶传统家电企业的机会。造车的成功也让消费者对小米的制造能力有了改观,这种信任自然延伸到了小米的家电产品上。如果小米能够补全短板,其与家电巨头的对抗将更加激烈。
在整个家电行业,年轻消费者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智能家电的消费热潮让年轻消费者与传统行业有了更深的交集。据《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智能家电的成交额实现了倍增,扫地机器人、智能洗衣机等设备深受年轻人喜爱。当代际变迁带来的需求变化已经影响了家电行业的发展,手握年轻用户成为了家电品牌竞争的关键。
在品牌年轻化方面,巨头们走向了不同的道路。美的推动管理层年轻化,稳扎稳打;格力则因董明珠的“霸道女总裁”形象多次翻车,与年轻人渐行渐远;海尔则凭借掌舵者周云杰的出圈,意外地抓住了与年轻消费者互动的机会。周云杰的“冷面萌叔”形象和亲和力拉近了与年轻人的距离,而董明珠则因过度强化个人IP而遭到嘲讽,暴露出与年轻人群体的脱节。
小米在品牌年轻化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其强营销优势和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思维使其在年轻消费群体中拥有巨大号召力。年轻人乐于尝鲜,对全品类布局、坚持生态打法的小米而言,能够推动各个品类之间的用户互通和流量导流,家电产品的增长也得益于此。相比之下,传统家电企业普遍聚焦于单件产品,直到智能家居和套系家电概念兴起才开始有意识地将多件产品整合为统一整体。
智能化是家电行业的大势所趋,年轻人将成为智能家电消费的主力军。传统家电品牌在小米的刺激下不断转变思路,加速智能化,寻求新增长。然而,如果它们不能紧跟年轻人的需求变化,错失智能化潮流,家电行业长期以来形成的稳定格局或将被打破。小米作为一条搅动家电市场的“鲶鱼”,已经展示出强大的影响力。在价格方面,小米的低价策略迫使传统品牌降低价格;在智能化方面,小米手握IoT业务这张底牌,为智能化铺设了强大基础。家电巨头们是时候正视这位强大的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