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眼镜遭遇退货挑战,大厂入口梦能否重圆?

   时间:2025-08-29 21:02:30 来源:科技新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AI眼镜市场经历了一场从狂热到冷静的剧烈转变。这款曾被各大科技巨头视为新时代流量入口、AI硬件领域的明星产品,如今却陷入了用户对其身份定位的困惑——究竟是实用工具,还是仅供娱乐的玩具?

据第一财经报道,小米AI眼镜在上市首周取得了约7万台的销售佳绩,然而,随后在抖音平台上的退货率却高达约40%。这一现象或许只是AI眼镜当前困境的一个缩影。用户体验不佳、核心技术如芯片、端侧AI算法及新材料尚未成熟,加之缺乏专为AI眼镜设计的生产线,共同导致了这款产品的市场表现不尽如人意,更像是一款实验性产品。

就在数月前,AI眼镜还是大厂眼中的“颠覆性产品”。阿里巴巴智能信息事业群终端业务负责人宋刚在WAIC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论坛上曾表示,阿里巴巴认为AI眼镜将成为穿戴智能领域最重要的产品形态,具有极强的场景穿透力,能覆盖办公、生活及移动场景,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个人移动入口。然而,美好的愿景与现实的冰冷形成了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AI眼镜原本被看好的替代产品,如全景相机和类pocket产品,近期却表现不俗。雷峰网报道指出,大疆pocket3总销量已突破1000万台,且一直处于缺货状态。

AI眼镜面临的挑战是多方面的,从消费者端的反馈到供应链端的问题,再到替代产品的崛起,都对其发展构成了阻碍。尽管如此,AI眼镜市场似乎仍处于爆发的前夜。那么,面对这些挑战,AI眼镜能否突出重围,仍需进一步观察。

回顾AI眼镜的风潮,其兴起可以追溯到2024年meta的爆发。meta旗下的Ray-Ban智能眼镜出货量突破200万台,带动了全球智能眼镜出货量的暴涨。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在一次演讲中表达了对智能眼镜市场的乐观预期,并计划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受到meta成功的影响,中国厂商也加快了布局AI眼镜市场的步伐。2024年下半年,Rokid、百度、闪极科技等企业纷纷推出AI眼镜产品。到了2025年,这股趋势更是蔓延至大厂,雷鸟创新、小米、华为、阿里、联想等科技大厂相继入局,试图在这一领域分一杯羹。

然而,尽管市场热度高涨,但AI眼镜的实际表现却未能达到预期。高退货率成为行业的一大痛点,用户反馈主要集中在佩戴舒适度、拍摄功能、续航能力以及AI交互体验等方面。供应链端的问题同样不容忽视,由于AI眼镜销量尚未形成规模,相应的芯片、端侧AI算法及新材料等核心技术尚未成熟,生产加工环节也缺乏专为AI眼镜设计的生产线。

AI眼镜在功能定位上也存在争议。部分用户认为其功能过于冗杂,缺乏明确的使用场景,导致产品体验不佳。相比之下,专业硬件厂商如影石、大疆等在传统领域的产品更受消费者欢迎。

面对这一系列挑战,AI眼镜市场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发展。技术突破、场景落地以及生态整合将是关键所在。只有当这些要素共同作用时,AI眼镜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突破,成为用户生活中的必需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