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百度文库与网盘:AI赋能,重塑内容创作与存储新生态

   时间:2025-08-29 21:36:05 来源:界面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百度近期对其旗下的两大互联网产品——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进行了全面的AI技术革新,这一举措标志着百度在AI领域布局的深度推进。

事实上,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的AI转型之旅早已悄然启程。早在2023年4月,百度文库便成为了百度内部首批借助大模型进行改造的产品。随后,去年9月,百度网盘也紧随其后,踏上了彻底的AI化改造之路。

这两款历经多年打磨的产品,早已构建了稳固的运营生态与商业模式,用户对其功能形态有着深刻的认知。然而,在百度集团副总裁、文库事业部及网盘事业部负责人王颖看来,面对AI时代的浪潮,原有的产品形态与技术限制已不再是束缚。

“我们不再受限于过去的思路,而是要打破自身的惯性思维。”王颖在专访中坦言。她指出,团队在改造初期,虽然首先考虑的是基于产品定位与功能进行迭代升级,但更重要的是要突破技术能力的边界。

经过AI技术的重塑,百度文库已华丽转身为一个集AI内容获取与创作为一体的平台。用户不仅可以通过AI生成文档、PPT、研究报告、小红书文案、视频绘本等多模态内容,还能在线编辑并分享至社区。而百度文库积累的14亿文档,也成为了AI创作的宝贵素材库。与此同时,百度网盘也不再局限于存储功能,它现在能够利用AI技术更高效地处理与管理用户的图片与视频。

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在AI时代的转型,显然不满足于仅作为工具存在。它们渴望在自己的领域内,全方位满足用户的需求。

就在王颖接受专访前夕,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共同发布了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2.0,这是它们能力的一次重大升级。据百度文库方面介绍,GenFlow2.0能够支持超过100个专家智能体同时工作,仅需3分钟即可并行完成多项复杂任务。记者亲身体验了利用GenFlow2.0生成一份“主流在线办公软件竞品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内容详尽,长达数万字,生成速度却令人惊叹。

百度文库产品负责人钟昊表示,大部分核心智能体均为自研,对智能体效果与性能的打磨是技术层面的一大挑战。团队不断优化每个智能体的表现,同时提升背后的技术与策略,包括资源效率与耗时等指标。GenFlow2.0在行业中率先推出了并行模式,且过程可干预,允许用户在任何环节打断、追问或增加新信息,以确保内容的个性化与准确性。

王颖分享了一个生动的应用场景:许多初中生在完成课外作业时,如撰写社会实践报告或制作反诈宣讲PPT,往往需要家长的辅助。在AI技术未普及前,家长需在百度文库下载模板并全网搜索资料。而今,借助文库AI,家长可一站式完成从模板选择、资料搜索、大纲制定到内容生成与编辑的全过程。

在全新的AI重构思路下,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团队深入思考的是如何满足用户的根本需求,并在自己的领域内彻底实现这一目标。王颖指出,两个平台应合力帮助用户完成从查找、浏览、使用、分享到创作、编辑、存储、管理的全过程,且输入输出内容均需向全模态进化。重构后的产品,服务范围更加广泛。

在重构百度网盘时,团队首先进行的是用户痛点调研与基础设施重构。王颖透露,他们重构了播放器与图片处理器,以提升用户体验与留存率。AI重构后,两款产品保留了原有的会员付费商业模式,但在王颖看来,大模型时代订阅制是唯一跑通的商业模式。因此,团队需在保持商业模式不变的基础上,提升产品价值,让用户觉得物超所值。

百度最新发布的第二季度数据显示,百度文库的AI月活已超过9700万,而百度网盘的AI月活用户也达到了8000万,整体月活超过3亿。王颖表示,自推出AI功能以来,两款产品的数据均呈现增长态势。例如,推出文本润色、续写、改写功能时,日活用户数快速增长;而推出PPT功能时,不仅日活增长迅速,付费率也显著提升。

尽管已取得显著成果,但百度文库与网盘的AI重构之旅仍在继续。王颖透露,GenFlow架构尚未稳定,后续还将进行架构升级与工程改进,以加快多模态内容的生成速度。团队还计划打通百度文库与网盘的消费场域,让用户生产的内容在平台内自由流通。

从国内AI应用市场来看,目前尚无成熟产品能与AI改造后的百度文库与网盘相媲美。现有的一些AI助手类应用,主要满足用户的信息搜索、文档整理、翻译及图片生产等轻度需求。相比之下,百度文库与网盘能够满足更复杂、更专业的用户需求,尤其适用于学习、工作等场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线上办公用户规模持续扩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中国线上办公用户规模已达5.7亿,占总网民的51.5%。这一庞大的用户群体为百度文库与网盘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产品的增长潜力不仅取决于AI能力,还取决于后续的生态运营能力。百度文库与网盘在AI化改造的基础上,还需引入更多Agent开发者,提升垂直领域能力,并在内容生态上投入更多资源,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活跃的生态系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