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经开区,一场聚焦“共建场景,共享生态”的大模型项目集中签约活动近日成功举办,地点设在充满活力的兴智科技园。活动中,八个源自清华大学的创业团队携其大模型项目正式签约入驻新港高新园,并与南京本地企业携手,在四大应用场景下达成了六项合作。
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蓝军在致辞中强调,经开区正全力推进南京大模型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步伐,积极促进人工智能新技术,尤其是大模型技术,与先进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批优质项目的落地,不仅为园区吸引了顶尖人才和优秀企业,更为人工智能产业的新一轮发展热潮注入了强劲动力。
蓝军进一步指出,经开区将致力于构建人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加速形成“人才创办高质量企业,企业吸引高水平人才”的循环机制。同时,依托园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国家级物流枢纽平台,推动“产模融合”,全面开发智能制造、低空经济、智能仓储等应用场景,为企业内涵式发展搭建合作平台。
活动中,生态合作伙伴和新入驻企业的代表发表了致辞,分享了各自的核心技术、业务布局以及选择落户新港高新园的心路历程。这些企业涵盖视频智能化、具身智能、AI空间智能等多个前沿领域,为园区的大模型创新生态增添了新的活力。
具体签约项目包括南京清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米塔视界(南京)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八个清华大学创业团队。这些项目致力于探索大模型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将为园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同时,新签约企业与南京电信、泰普森自动化等企业达成了六项合作,涵盖文物展示、柔性制造、定制化制造产线设计、人工智能芯片人才培养等多个方向,展现了出色的技术实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活动现场还围绕“AI技术赋能产业制造新场景”和“AI技术探索社交新领域”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十位嘉宾就大模型技术在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等话题畅所欲言,分享了前沿科技热点,探讨了发展对策,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
自去年7月启动“南京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建设以来,南京经开区已集聚了30余家大模型企业,并在载体、政策、基金、场景等方面不断加强要素保障。利用兴智科技园的优质载体,打造了AI Tower作为大模型集聚区的物理承载空间;建成了全市唯一的大模型公共服务平台,并出台了相关支持计划,为初创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还组建了专门的人工智能基金,并成立了场景创新部门,深入挖掘和开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推动大模型产业集聚区从蓝图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