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莱雅近日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了53.62亿元的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7.21%;净利润为7.99亿元,同比增长13.8%。尽管这两项指标依然保持正向增长,但增速明显放缓,创下了过去五年来的新低。
在珀莱雅发布的业绩报告中,还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公司正计划冲击港股市场,意图成为国内首家同时在A股和H股上市的美妆企业。这一举动被市场解读为珀莱雅寻求新的融资渠道、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以及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策略。
作为国货美妆的领头羊,珀莱雅的多品牌布局和盈利能力在过去几年中一直保持稳定提升。然而,从最新的财报数据来看,公司的主品牌“珀莱雅”出现了增长停滞的情况,营收同比微降0.08%,这是近五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公司严重依赖营销驱动的问题依然突出,上半年销售费用高达26.59亿元,占营收比重接近一半。
相比之下,珀莱雅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则显得相对不足。上半年研发费用仅为0.95亿元,占营收比重仅1.77%,与销售费用的巨额投入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或许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
不过,珀莱雅也在积极寻求改变。自去年“二代”侯亚孟接任总经理以来,公司管理层结构不断调整,加速引入具有国际背景的高管,重点布局研发、产品开发与数字化领域。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司的盈利质量,毛利率和净利率均有所上升,经营性现金流也大幅增长。
在珀莱雅步伐“慢下来”的同时,竞争对手们却在加速前进。毛戈平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25.88亿元,同比增长31.3%;净利润6.7亿元,同比增长36.1%。毛戈平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其高端化路线的实施和线下高端体验店的布局。而韩束母公司上美集团也预计上半年实现营收和净利润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全渠道、多品类的布局和新的增长曲线的培育。
面对竞争对手的加速跑,珀莱雅的第二梯队品牌如彩棠、OR等也呈现出极高的增长潜力,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然而,与国际巨头相比,国货品牌在研发投入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欧莱雅集团2024年的研发费用高达98亿元人民币,是珀莱雅的80余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货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拓展。
尽管珀莱雅已经坐上了国货美妆的头把交椅,且国货美妆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越国际品牌,但在出海道路上依然任重道远。珀莱雅海外业务市场占比推测不足15%,毛戈平也仅仅开始尝试通过入驻丝芙兰渠道进行海外销售。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珀莱雅需要在“沉淀”的同时,不断创新和突破,以守住自己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