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力斯,在盈利光环下的隐忧逐渐显现。近期,这家车企发布了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其利润高达29.41亿元,同比激增超过80%,在A股众多车企中一枝独秀。然而,亮丽的业绩背后,赛力斯面临的挑战也逐渐浮出水面。
首先,赛力斯的营收增速明显放缓,销量更是出现了同比下滑的趋势。面对销量上的压力,赛力斯依旧采取老策略,寄希望于下一款问界系列的爆款车型,例如即将在8月25日上市的问界M8纯电版。
然而,在新能源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单一爆款车型带来的效应正在逐渐减弱。竞争的焦点已经从打造爆款转向了构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特别是在智能化和电动化深度融合的背景下,缺乏体系化的研发能力将很难立足。
尽管赛力斯声称在研发上投入巨大,但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其研发投入仍存在不小的差距。长期高企的资产负债率以及持续的融资需求,也给赛力斯的研发投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华为的合作伙伴队伍正在不断壮大,目前已有5家车企加入了“界字辈”的行列。赛力斯虽然是最早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但随着华为资源和注意力的分散,其曾经独占的优势地位也面临着挑战。
赛力斯的故事始于1986年,最初只是一家生产零部件和摩托车的小企业。2003年,通过与东风汽车的合资,赛力斯正式涉足汽车制造业。然而,转型新能源的道路并不平坦,财务状况长期紧张。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携手推出了问界品牌,开创了智选车模式。
在这一合作中,华为的角色更为主导,从产品设计到销售,全程参与。问界品牌的成功让外界看到了华为的实力,也吸引了更多车企与华为合作。在问界的推动下,赛力斯实现了扭亏为盈,业绩大幅增长。
然而,光鲜的业绩背后,赛力斯的销量却开始下滑。今年前7个月,整体销量同比下滑超过10%。这一趋势在行业整体高增长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尴尬。豪华SUV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问界系列正面临着来自各方的挑战。
赛力斯对华为的依赖也成为了一个潜在的风险。随着鸿蒙智行联盟成员的增多,华为需要在各个合作伙伴之间平衡资源。这意味着赛力斯将不再是华为的唯一焦点,未来能否继续享受华为带来的红利存在不确定性。
在研发方面,虽然赛力斯声称投入巨大,但与主流对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高负债率也使得赛力斯在研发上的投入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缓解资金压力,赛力斯不断寻求融资,包括赴H股上市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等。
然而,销量下滑、竞争加剧、研发投入不足以及对华为的过度依赖等问题,使得赛力斯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家车企能否在研发与技术的长跑中突围,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仍需市场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