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汽车行业关于隐藏式门把手的讨论再度升温。有知情人士透露,监管部门正在酝酿一项新规,拟全面禁止汽车使用“全隐藏式门把手”,相关强制标准的草案预计将于近期完成审议,若顺利通过,该规定或自2027年7月起正式实施,并给予车企一年的调整过渡期。
近年来,隐藏式门把手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迅速走红。这种设计不仅让车身外观更加简洁流畅,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阻,提升车辆的能效表现。根据结构特点,隐藏式门把手主要分为“全隐藏式”和“半隐藏式”两种类型。前者完全嵌入车身,开门需依赖电动弹出或自动感应;后者则保留部分外露结构,允许手动操作。
然而,随着市场的普及,隐藏式门把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全隐藏式设计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重大隐患,例如车辆断电、发生碰撞或冬季低温导致门把手冻结时,电动弹出机制可能失效,外部救援人员难以迅速打开车门,从而延误宝贵的救援时间。用户反馈显示,这类门把手在实际使用中常出现反应迟缓、故障频发等问题。
尽管隐藏式门把手为汽车增添了科技感,并在节能方面有一定优势,但其功能缺陷在特定场景下愈发凸显。尤其是全隐藏式设计缺乏机械结构备份,一旦电子系统失效,车门将无法通过手动方式开启,这引发了业界对被动安全标准的广泛关注。监管部门此次考虑出台限制措施,正是基于对汽车安全底线的严格把控。
若新规落地,车企将面临设计方案的重大调整。如何在满足安全要求的前提下,兼顾美观与实用性,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课题。业内普遍认为,“机械冗余”设计或将成为未来门把手的标配,即确保车辆在电子系统失效时,仍能通过手动方式打开车门,以保障紧急情况下的逃生与救援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