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天眼”耀苍穹:射电观测超美,探宇宙奥秘、寻外星文明展锋芒​

   时间:2025-09-06 13:31:35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贵州的崇山峻岭间,一座直径达500米的巨型射电望远镜静静矗立,其庞大的身躯覆盖着4450块可灵活调整的反射面板,宛如一只深邃的“宇宙之眼”,凝视着百亿光年外的星空。这座名为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中国天眼”,自投入使用以来,不仅以惊人的灵敏度刷新了射电天文观测的纪录,更在全球航天领域掀起了一场技术革命,成为挑战美国航天霸权的重要力量。

“中国天眼”的灵敏度堪称世界之最。其观测能力是德国波恩射电望远镜的10倍,能够捕捉到比手机信号微弱100亿倍的电磁波信号。截至2024年底,FAST已发现超过1000颗脉冲星,这一数量超过了同期全球其他望远镜发现的总和。脉冲星作为宇宙中的“天然灯塔”,以其稳定的转动频率和特殊脉冲,为人类探索宇宙演化、物质分布等提供了精准的“导航”。例如,FAST首次在射电波段观测到黑洞的“脉搏”,并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证据,这些突破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在搜寻地外文明方面,FAST同样展现出独特优势。其19波束接收系统可同时接收不同天区的信号,灵敏度是其他设备的两倍,观测天区也更大。北京师范大学张同杰教授团队利用FAST,发现了几例可能来自地外文明的技术痕迹信号。这些窄带电磁信号与以往自然信号截然不同,为人类探索外星生命带来了新的希望。相比之下,曾在该领域探索多年却一无所获的美国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已因结构问题倒塌,而FAST则肩负起了人类搜寻地外文明的重大使命。

从技术创新角度看,FAST的4450块反射面板可根据观测需求精准调整角度,实现对目标的精确锁定。这种高精度的操控技术领先全球,而美国在类似规模和精度的射电望远镜建设上已明显落后。在观测成果方面,FAST不仅在脉冲星发现数量上遥遥领先,还在黑洞成像、暗物质探测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德国科学家利用FAST进行黑洞成像研究,日本学者则借助其探寻暗物质,这些国际合作成果进一步凸显了FAST的全球影响力。

FAST每年拿出10%的观测时间向全球科学家开放,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中国在国际航天科研领域的话语权,也让全球天文学界能够共享这一先进设备带来的科研成果。与美国航天项目在国际合作上的保守态度相比,FAST的开放性和共享性无疑更具吸引力。如今,这座曾经的“中国重器”正逐步转变为“人类共享装备”,为全球航天探索搭建起强大的平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