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爱好者翘首以盼的年度盛景即将上演——9月7日晚至8日凌晨,一场持续数小时的月全食将横跨我国夜空。此次天象是我国公众近三年来首次完整观测到的月全食,全国范围内均可目睹月球从初亏到复圆的全过程。
月全食的发生源于太阳、地球、月球的精确排列。当月球完全进入地球本影时,太阳光经过地球大气层的折射与散射,仅有波长较长的红光能够穿透并投射到月面,形成独特的暗红色光芒。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文专家宋媛媛解释,这种"红月亮"现象是地球大气层对太阳光的天然滤镜作用所致。
全球范围内,日月食每年最多出现7次,最少仅2次,其中2次日食搭配2次月食的组合最为常见。今年恰逢这种典型分布,而9月的月全食因其观测条件优越,成为我国公众不可错过的天文盛事。上一次全程可见的月全食还要追溯到2022年11月,下一次则要等到2028年末至2029年初的跨年夜。
本次月全食的时间节点精确至分钟:23时28分月球开始进入半影,零时27分月面边缘初现缺口,1时31分完全没入地球本影开启全食阶段。最精彩的食甚时刻出现在2时12分,此时月球中心与地球本影中心距离最近。2时53分月面重现光亮,3时56分完全脱离本影,最终在4时55分结束半影食阶段。全食阶段持续1小时22分,这段时间内月球将始终保持标志性的暗红色。
这场天文大戏的舞台覆盖半个地球,从大西洋东部到太平洋西部,包括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及南极洲在内的广大区域均可观测。虽然我国境内观测时间处于后半夜,但专家指出无需专业设备,肉眼即可欣赏这一自然奇观,使用望远镜、相机或手机拍摄更能捕捉细节。
据天文台预测,此次月全食的全食阶段亮度适中,月球表面红色深浅变化明显,适合摄影爱好者创作。专家特别提醒,观测时应选择光污染较小的区域,东部地区因月出时间较早,观测条件相对更优。这场等待三年的"红月亮"盛宴,将成为今秋最受瞩目的天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