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车现"测试车"痕迹引质疑,小米回应:静电贴留痕,已改良并致歉

   时间:2025-09-09 12:18:1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小米汽车因YU7车型前后挡风玻璃出现“测试车”字样残留痕迹,引发消费者广泛关注。部分车主质疑车辆可能为生产线测试车或曾被长期使用,进而对小米汽车是否存在将测试车当作新车销售提出疑问。这一争议迅速在网络发酵,成为舆论焦点。

针对这一事件,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于社交平台公开回应。他解释称,为保障产品质量,公司会从工厂下线车辆中随机抽取部分进行静态评审,评审过程中使用静电贴进行标识,评审通过后去除静电贴,但部分车辆因静电贴隐性留痕导致痕迹残留。李肖爽强调,此类痕迹可通过湿毛巾轻松清除,并表示已对静电贴进行改良,后续抽检车辆将不再出现同类问题。同时,他向受影响车主致歉,承诺将优化流程以避免类似困扰。

在销量方面,小米汽车表现亮眼。根据2025年8月公布的数据,其单月交付量连续两个月突破3万辆,稳居月销三万俱乐部。供应链内部人士透露,小米汽车对全年交付目标充满信心,预计将达42万辆,较年初董事长雷军设定的35万辆目标提升20%。这一数据反映出市场对小米汽车的认可。

然而,随着销量增长,小米汽车也面临消费者投诉问题。目前,投诉主要集中在交付周期过长和SU7 Ultra碳纤维挖空事件。以YU7为例,该车型自今年6月26日上市后,1小时内预定订单突破28.9万辆,但按照每月3万辆的交付能力,消费者提车需等待约10个月。由于年底购置税政策可能调整,部分消费者因担心购车成本增加而要求退订。

SU7 Ultra的碳纤维挖空事件则是另一大争议点。今年5月,该车型因选配件“双风道碳纤维前舱盖”无真实风道,被质疑虚假宣传。数百位车主要求退订赔偿或提供真风道产品,甚至有车主提起诉讼。小米曾提出60天冷静期,暂停生产和交付,并向车主赔偿2万积分(价值2000元),但这一方案未获维权车主认可。截至目前,该事件仍未有新的解决方案,部分车主通过多种渠道持续维权。

在经营业绩上,小米汽车正逐步实现盈利。2025年第二季度,其营收达20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2亿元增长230.3%,主要得益于交付量提升和单车平均售价提高。同时,经营亏损从第一季度的5亿元收窄至3亿元。单车毛利率方面,小米汽车达到26.4%,同比增长71.4%,环比增长13.8%。与同行业相比,这一数据优于比亚迪(20.1%)、极氪(19.1%)和特斯拉(16.2%),略低于问界(27.6%)和理想(20.5%)。按单车平均售价计算,小米汽车的单车毛利可达6.7万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