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王腾因严重违规被公司辞退,这一消息在9月8日晚间引发行业广泛关注。根据内部通报,王腾涉及“泄露公司机密信息”和“存在利益冲突”两项重大违规行为,公司依据相关管理制度作出开除决定,并强调对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
王腾随后在社交平台公开致歉,承认过去存在错误并接受相应后果。尽管他强调未涉及窃取机密或收受财物,但公司通报中“严重违规”的定性表明事件性质远超普通泄密。这位从产品经理成长为Redmi品牌总经理的高管,其职业生涯的突然转折暴露出小米在公司治理层面的深层挑战。
回顾王腾的晋升轨迹,其2016年加入小米后历任产品总监、河南分公司负责人等职,2024年2月出任Redmi品牌总经理,5月兼任中国区市场部副总经理,12月正式升任市场部总经理并保留Redmi职务。这种火箭式晋升在小米内部极为罕见,但也为其后续违规埋下隐患。早在2022年2月,时任河南分公司总经理的王腾就曾在社交平台提前透露Redmi K50标准版发布时间,引发二级泄密处罚,当时仅被警告、扣减绩效并取消晋升资格。
这种“罚而不严”的处理方式在小米内部形成特殊文化。雷军曾在直播中半开玩笑提及王腾的泄密罚款,公关负责人王化也以幽默方式回应,导致泄密行为逐渐演变为个人标签。商道咨询合伙人郎华指出,这种人情化处理模糊了制度边界,使员工产生“规则可协商”的错误预期,最终酿成此次治理危机。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小米在2024年ESG报告中明确披露利益冲突管理机制,要求员工每年4-6月进行专项报备,涵盖礼品收受、关联交易、外部雇佣等12类情形。报告特别强调2024年未发生利益冲突负面事件,但王腾案显然成为2025年的首例重大违规。这种时间差暴露出制度执行与报告披露的脱节,郎华建议企业应建立重大违规即时披露机制,避免引发市场猜测。
此次事件对Redmi品牌造成直接冲击。作为累计出货量超10亿台、覆盖全球100余个市场的核心品牌,王腾深度参与产品规划与营销策略制定。其突然离职可能导致K90、Redmi Turbo 5等新品的营销节奏调整,新任管理者在战略延续性上面临挑战。郎华分析指出,高管更替不仅涉及业务交接,更需防范品牌资产流失风险。
从管理哲学层面,该事件折射出扁平化管理与制度刚性的永恒矛盾。王腾的“网红高管”形象虽为小米带来品牌热度,但最终因越界行为触发制度红线。这警示企业:创业文化不能替代纪律约束,个性化表达必须服从制度框架。只有当制度真正成为最高约束准则,企业才能在全球化竞争中构建可持续的信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