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与智能化浪潮席卷下,传统汽车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挑战。对于曾以“小而美”著称的smart品牌而言,如何在保留品牌基因的同时融入主流市场,成为其管理层的核心命题。成都车展期间,smart品牌全球公司CMO张明霞与CTO羊军接受媒体专访,首次系统披露了品牌的技术路线、产品规划及市场战略。
“我们不会局限于两座车型,未来五年将通过技术多元化和产品扩展向主流市场靠拢。”张明霞明确表示,smart的转型并非放弃个性化标签,而是要在品牌独特性与市场普适性间找到平衡点。以即将推出的smart #2为例,这款双门双座纯电车型被视为初代smart fortwo的电动化传承,其设计语言与品牌精神一脉相承,同时通过EHD插混技术满足用户从短途通勤到长途出行的全场景需求。
针对用户对车型尺寸扩大的质疑,羊军强调,smart的核心优势始终是“紧凑于外,宽适于内”。以精灵#1与精灵#5为例,虽然车身长度增加,但内部空间利用率远超同级车型。这种“小身材大空间”的设计理念,配合智驾、智舱技术的升级,使品牌在纯电转型中精准切入更主流的细分市场。
技术层面,smart将采用纯电与混动双路线并行策略。羊军透露,其EHD插混技术配备约40度电大容量电池,CLTC纯电续航达252公里,亏电状态下油耗低至4.4L/100km,动力性能优于传统增程技术。品牌还将推出小电池插混版本,进一步降低使用门槛。“用户可根据需求选择电池配置,混动与纯电的界限将被打破。”
在产品规划上,smart正从单数系列向偶数系列扩展。除已官宣的smart #2外,明年还将推出另一款偶数车型,形成覆盖精品小车到中型SUV的完整产品矩阵。张明霞指出,新车型不会一味追求尺寸扩大,而是通过“三电”技术突破和智舱、智驾升级,强化品牌的新奢定位。例如,精灵#5纯电版搭载100度电池,续航达740公里,同时配备森海塞尔音响等高端配置,彰显设计语言与用户体验的差异化。
面对集团内技术共享的挑战,smart通过整车匹配与标定实现差异化。羊军以EHD技术为例,虽然采用吉利雷神电混系统,但1.5TD EVO发动机与雷神AI电控系统的调校由独立团队完成,底盘反馈获媒体高度评价。营销层面,张明霞强调将突出smart的设计语言与内饰工艺,通过Disney、Keith Haring等联名合作强化品牌艺术基因,同时针对家庭用户和高能个体制定差异化策略。
渠道布局方面,smart采用D2C直销模式结合区域代理制,在巩固一线、新一线城市市场的同时,借助EHD插混技术向二线、三线及更低线城市渗透。张明霞透露,未来销售网络将覆盖更多城市,以技术升级和体验落地驱动销量增长。
对于入门级市场与豪华属性的结合,张明霞认为,smart拒绝以尺寸或价格定义产品层级,而是通过技术赋能提升掌控感与操控感。例如,精灵#1与#3在4.2米至4.4米尺寸范围内最大化内部空间,同时以智舱AI模型和三电技术突破,让用户感受到“踏实、安全和可控”的豪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