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Inclusion·外滩大会近日在上海黄浦世博园区拉开帷幕。在开幕式上,2024年图灵奖得主、被誉为“强化学习之父”的理查德·萨顿(Richard Sutton)针对人工智能可能引发的偏见、失业甚至人类灭绝等争议性话题发表了独特见解。他直言,当前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恐慌情绪存在过度渲染,甚至被部分利益相关方刻意放大。
萨顿以人类社会的协作本质为切入点,指出不同目标的智能体通过去中心化协作实现共赢的可能性。他强调:“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核心优势在于协作能力,历史上所有重大成就都源于集体智慧。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不应是替代人类,而是通过制度化的协作机制创造新的繁荣。”这一观点与诺贝尔奖得主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此前关于AI导致失业率上升的预测形成鲜明对比。尽管当前尚未出现大规模裁员潮,但入门级岗位缩减的现象已引发学界关注。
针对机器学习领域的现状,萨顿批评现有模式过度依赖人类既有知识的迁移,而忽视了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他指出:“人类数据红利正在触达天花板,静态AI系统无法生成新知识。真正的突破需要智能体通过直接与环境交互获取经验数据。”他以AlphaProof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斩获银牌为例,说明这种基于观察、行动和奖励的“经验学习”模式正在开启新的智能时代。
在技术层面,萨顿特别强调持续学习与元学习技术的突破价值。他认为,强化学习虽已引领行业进入经验时代,但若要释放全部潜力,必须解决智能体在动态环境中自主进化的难题。这种观点与其对宇宙演化的宏观认知一脉相承——他将人类文明定位为“设计时代”的开创者,认为人类通过创造可自我设计的系统,正在推动宇宙进入第四发展阶段。
对于智能发展的终极形态,萨顿提出颇具争议的预测:随着超级智能的出现,人类智力水平将被迅速超越,社会资源将向最高效的智能体集中。但他同时强调,这种转变不应被视为威胁,而是人类开启新文明阶段的契机。“当我们真正理解智能的本质,技术将帮助我们突破生物限制,创造前所未有的价值。”这位图灵奖得主如此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