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iPhone 17“加量减价”来袭,苹果能否借性价比牌重夺中国市场?

   时间:2025-09-12 15:20:5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苹果在今年的新品发布会上揭晓iPhone 17系列时,舆论场迅速掀起热议。这款被外界戏称为“科技春晚”的年度旗舰,凭借“加量不涨价”的策略,成为智能手机市场最受关注的产品。其标准版机型以5999元起售价亮相,叠加国内消费补贴政策后,实际到手价降至5499元,这一价格策略直接点燃了消费者的热情。

从产品配置来看,iPhone 17标准版实现了多项突破性升级。首次在标准机型中搭载120Hz ProMotion自适应刷新率屏幕,这项原本专属于Pro系列的技术下放,显著提升了日常操作的流畅度。存储容量方面,256GB起步的配置取代了前代的128GB,配合与Pro机型同款的Super Retina XDR显示屏,使得标准版在显示效果上与高端机型差距大幅缩小。更关键的是,这些升级并未带来价格上涨,反而通过精准卡位国内消费补贴政策,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市场数据直观反映了消费者的选择倾向。截至9月11日,iPhone 17标准版在京东平台的预约量突破200万台,这个数字是去年同期iPhone 16预约量的十倍有余。资本市场的反应同样热烈,苹果概念股在发布会后集体走强,东山精密、工业富联等个股涨停,13支相关概念股年内涨幅实现翻倍。这种量价齐升的现象,印证了苹果定价策略的市场效力。

苹果的这次战略调整,本质上是对中国市场竞争格局的深度回应。过去两年间,国产手机品牌在高端市场持续发力,华为市场份额从2022年的12%跃升至2024年的29%,小米也以5%的份额形成有力补充。CounterPoint数据显示,苹果在中国高端市场的占有率从75%下滑至54%,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迫使苹果重新审视产品策略。通过将Pro系列的部分核心技术下放至标准版,苹果试图以更具性价比的产品组合,夺回被国产手机侵蚀的市场份额。

在定价策略背后,苹果面临着复杂的成本考量。美国对智能手机加征的关税增加了生产成本,为对冲这部分压力,苹果在Pro Max机型中首次推出2TB存储版本,通过高端产品的溢价维持整体利润水平。这种“低端走量、高端获利”的产品矩阵调整,既符合政策要求,又确保了公司收益的稳定性。Omdia分析指出,苹果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下滑,促使其采取更具侵略性的定价策略,这种转变在资本市场看来,是捍卫市场份额的必然选择。

安卓阵营面临的压力已现端倪。有业内人士预测,iPhone 17标准版5999元的定价,经过电商大促后可能下探至5000元区间,这将直接冲击中高端安卓手机的核心价位段。小米手机部总裁卢伟冰公开承认,iPhone 17标准版的配置升级超出预期,这种“技术下放+价格稳定”的组合,可能迫使安卓厂商加速产品创新。特别是在AI领域,国产手机虽然已推出视觉智能、写作工具等应用,但苹果与阿里巴巴的合作进展缓慢,国行版iPhone 17系列暂时无法享受完整的AI功能,这为安卓阵营保留了竞争窗口期。

供应链层面的调整同样值得关注。苹果正在推进生产多元化,2025年第二季度从印度出货至美国的iPhone超过1100万部,而中国出货约300万部。这种转变虽然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但也带来了效率挑战。塔塔集团收购纬创后扩大印度业务,富士康主导的生产转移,都反映出苹果在平衡成本与效率间的艰难抉择。这些供应链变动,最终都会反映在产品定价与市场策略上。

当消费者用真金白银投票时,200万台的预约量已经给出了初步答案。这款被称作“最具性价比iPhone”的产品,能否帮助苹果稳住中国市场的基盘,将取决于后续销售数据的持续表现。在国产手机持续创新的背景下,苹果的这次战略调整,既是应对竞争的被动反应,也是主动求变的积极尝试。这场高端市场的争夺战,远未到分出胜负的时刻。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