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2025年被业界视为“智能体元年”。这一年中,AI智能体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引发了关于智能时代是否真正到来的广泛讨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少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AI技术的发展已进入新阶段,上半场比拼的是模型参数规模,下半场则更看重数据质量。他指出,当前的技术创新能力已足以支撑智能体产品的研发和场景落地。
在金融领域,头部企业已开始广泛应用智能体技术。刘少轩透露,这些智能体不仅能帮助企业解决实际业务问题,甚至在某些方面已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和合规性要求极高,私有数据难以共享或出库,而智能体技术恰好能解决这一难题。”他解释道,通过结合公有大模型和企业内部小模型,智能体可以同时利用行业通识数据和企业私有数据。
刘少轩认为,金融行业的智能体应用已具备规模化推广的条件,同时医疗健康领域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阶跃星辰创始人、CEO姜大昕则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智能体的发展趋势。他表示,智能体正在金融、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快速渗透,而下一代智能硬件的竞争将聚焦于“会做事、总在场、有记忆、能进化”这四大核心能力。
蚂蚁集团副总裁纪纲对智能体时代的到来持乐观态度。他认为,随着大模型和智能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业界对智能的期待已远超上一代的“检索+简单工作流”,甚至开始探讨AI超越人类智慧的可能性。“想象一下,身边有一位比自己更博学且能全天候运转的‘人’,他几乎可以做任何事。”纪纲说道。
不过,他也指出,当前AI智能体的发展在不同场景中存在差异。高容忍度场景如线下中介、情感陪伴等将优先落地,而需要精确数据完成任务闭环的场景则仍需时间。
在智能体落地方面,中国已走在国际前列。明势创投创始合伙人黄明明分析称,这得益于中国过去20年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领域积累的大量产品经理资源,以及对新技术的快速跟进能力。他预测,未来全球最顶尖的智能体中将有三分之二来自中国创业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