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尔街日报》披露,OpenAI正在硅谷推进一项堪称"史上最烧钱"的技术扩张计划,年度投入规模高达数百亿美元。这家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军企业虽持续亏损,却通过一系列巨额投资协议重塑着行业格局。最新财报显示,公司年度亏损仍以数十亿美元计,但管理层对未来增长充满信心。
在基础设施领域,OpenAI已与甲骨文达成为期十年的算力采购协议,每年支出约6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74.66亿元)。同时宣布投入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2.4亿元)与合作伙伴共建数据中心,并计划斥资1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2.44亿元)自主研发AI芯片。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正秘密研发面向消费市场的硬件设备,试图构建从芯片到终端的完整生态链。
这些战略布局直接推升了合作伙伴的市值。仅上周,博通与甲骨文两家科技巨头的市值合计暴增逾40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5万亿元)。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借此契机登顶全球富豪榜,彰显出AI产业对资本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但业内人士指出,OpenAI自身需在未来十年承担数千亿美元的支出义务,这对任何企业都是前所未有的财务挑战。
公司首席执行官山姆·奥尔特曼向投资者透露,预计2024年营收将达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26.18亿元),但亏损状态仍将持续数年。他此前曾预测,到2029年累计亏损可能达440亿美元,不过同年有望实现首次盈利。这位科技领袖将当前AI投资热潮类比为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同时坚信OpenAI能避免重蹈覆辙。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ChatGPT已创造历史——这款发布仅两年的应用拥有超7亿用户,成为增长最快的消费级软件。但付费转化率不足3%,年收入约120亿美元的现实,暴露出AI产品变现的普遍困境。市场调研显示,用户对AI服务存在"尝鲜效应",长期付费意愿有待培育。尽管如此,奥尔特曼仍给出激进预测:2028年销售额将突破千亿美元,2030年更有望翻倍至2000亿美元。
面对质疑,OpenAI的支持者强调AI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奥尔特曼通过多轮融资创下初创公司筹资纪录,其构建的"技术-资本-市场"闭环正在形成。投资者普遍认为,当前挑战远小于未来潜力,这场关于人工智能的豪赌,或将重新定义科技产业的竞争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