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付费洗衣房Tumble Laundry的折叠区,一台名为Isaacs的机器人正以标准化动作完成衬衫折叠——衣领朝上、边角对齐、堆叠方向统一。这款由Weave Robotic研发的家用机器人,已在该场景实现70%自主作业,成为全球首个通过商业付费服务验证的衣物折叠机器人。
与传统展示型机器人不同,Isaacs的作业流程深度嵌入洗衣房服务链。当衣物完成清洗烘干后,机器人通过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识别材质与结构,自动规划折叠路径。对于真丝、羊毛等特殊面料,系统会调用预存参数调整力度;遇到复杂褶皱时,远程操作员可通过5G网络实时介入,确保折叠精度达到毫米级。
技术团队披露的运作细节显示,该机器人搭载三重创新架构:自主训练的VLA模型作为决策核心,可识别200余种衣物特征;高性能网络堆栈支持实时云端协同,延迟控制在80毫秒以内;闭环数据管道持续优化模型,使新一代算法处理效率提升40%。目前早期原型机已能完成T恤、衬衫、毛巾等8类常见衣物的标准化折叠。
在隐私保护设计上,研发团队采用机械式物理隔离方案。当机器人进入待机状态时,颈部摄像头会自动向内折叠,同时躯干高度降低30%,避免持续监控环境。这种设计既满足家庭场景的隐私需求,又保持了设备的整体美观性。
这款机器人的技术基因源自硅谷顶尖团队。创始人Evan Winelan曾任苹果首席AI产品经理,主导过Siri核心算法升级;联合创始人Kaan Dogrusoz作为前苹果研究主管,深度参与Apple Watch传感器系统开发。两人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共事期间,便开始构思通用型家用机器人的技术路径。
公司成立18个月内完成三轮融资的记录,印证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路线的认可。目前Isaacs正在洗衣房场景持续采集数据,其折叠成功率已从初期的62%提升至89%。研发团队透露,2025年第三季度将推出具备物品归位、安防巡检等功能的二代机型,目标定价控制在普通家庭月收入的1.5倍以内。
在Tumble Laundry的实地观察中,Isaacs完成单件衬衫折叠的平均耗时为47秒,较人工效率提升3倍。当被问及技术突破的关键时,CTO Kaan Dogrusoz指着操作台上的折叠标准图示表示:"真正的挑战不在于折叠动作本身,而是建立能让机器人理解'整洁'这一主观概念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