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宁德时代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时,市场同时捕捉到两个看似矛盾的信号:净利润同比增长41.21%的强劲表现,与营收增速仅12.9%的明显放缓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利润狂飙、营收稳行”的特殊格局,折射出这家动力电池巨头正在经历的战略转型。
财报显示,公司第三季度营收1041.86亿元,前三季度累计增速降至9.28%,与2020-2021年动辄翻倍的增长形成强烈反差。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份额也滑落至41.7%,创近五年新低。但同期净利润增幅达36.2%,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长41.2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仍保持35.47%的高增速。这种反差在价格战激烈的电动车行业尤为罕见。
收入确认规则的调整成为影响营收数据的关键因素。第三季度实际发货量达180GWh,但因电池安装调试周期最长可达半年,仅确认165GWh收入。这种时滞效应导致营收增长未能及时反映实际出货量。更值得关注的是定价策略,在碳酸锂等原材料价格上升的背景下,电池平均售价维持在0.56元/Wh不变,显示出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
利润增长的驱动力来自多个维度。产品结构升级贡献显著,储能系统销售占比从零部件提升至整体解决方案,相当于从“卖发动机”转向“卖整车”。动力电池领域,神行、麒麟等高端产品出货量占比突破60%,带来可观的品牌溢价。财务费用方面,3242亿元现金储备通过理财产生70亿元净收益,叠加汇率波动带来的正向收益,共同推高利润表现。对外投资收益同比激增70%,早期布局的参股企业开始进入收获期。
产业格局的深刻变革正在重塑竞争规则。随着大电芯技术和CTP集成方案的普及,动力电池标准化程度提升,车企为控制成本和保障供应链安全,纷纷引入二供、三供。这种变化迫使宁德时代调整战略重心,将储能与商用车电动化作为新的增长极。
储能业务已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第三季度总出货量中,储能占比达20%,与动力电池形成“二八开”格局。587Ah大电芯产品凭借434Wh/L的能量密度优势,成为市场焦点。但产能瓶颈随之显现,管理层透露当前交付受制于产能,山东济宁等基地的扩产计划正在加速推进,仅济宁基地2026年就将新增超100GWh储能产能。
商用车电动化市场迎来关键转折点。数据表明,卡车电动化增速达100%,物流车超过60%,重型卡车渗透率虽仅23%,但预计2030年将跃升至60%以上。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于燃油车的经济性拐点出现,为宁德时代开辟出新的蓝海市场。
战略转型的深度远超市场预期。业务矩阵从单一动力电池向“动力电池+储能”双轮驱动演变,储能业务正以惊人速度成长为万亿级赛道。市场版图从本土扩张至全球,匈牙利、西班牙等海外工厂的建设,标志着中国模式开始系统性输出。竞争维度从产品升级为生态,换电模式、光储充检一体化网络、电池银行等创新业务,正在重构能源网络的价值链。
这场转型对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全新要求。当竞争对手从比亚迪、LG等传统对手,转变为对技术趋势的判断力、全球化运营的复杂度、多元化业务的精细化管理时,宁德时代正通过组织架构调整、研发投入加码、生态合作深化等方式,构建适应新时代的核心竞争力。市值突破1.76万亿元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其战略转型的初步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