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养换机油后别犯“面子病”,拿回机油桶防假货,还能让剩余机油物尽其用

   时间:2025-09-15 01:41:2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汽车保养看似简单,实则暗藏诸多门道。尤其在更换机油这一环节,不少车主因疏忽大意或碍于情面,导致权益受损。近期有业内人士透露,当前机油市场造假手段日益高明,消费者稍不留神就可能中招。

据某汽修店老板介绍,现在假机油的包装工艺已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不法分子通过回收正品机油瓶,重新灌装劣质机油后销售。这种操作与高端白酒造假如出一辙,外包装的防伪标识、瓶身设计等细节均与正品无异,但内部液体质量却天差地别。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修理店自身也难以辨别真伪,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劣质机油。

使用假机油的危害具有隐蔽性。短期来看,车辆行驶无明显异常,但长期使用会导致发动机内部积碳严重。专业人士指出,全合成机油通常可支持1万公里更换周期,而劣质矿物油仅能维持5000-8000公里。若未及时更换,发动机内部会形成类似红糖的油泥,最终引发动力下降、油耗增加等问题。

为降低风险,消费者应优先选择正规渠道进行保养。有车主分享经验称,相比知名品牌,本地小品牌机油反而更可靠。这类产品因市场认知度低,造假者认为回收价值不高,反而降低了被仿冒的概率。这种选择看似反常规,实则蕴含着朴素的防伪智慧。

保养完成后,车主务必索回机油瓶。这一举动具有双重意义:其一,可通过查询防伪码验证机油真伪;其二,剩余机油可二次利用,避免浪费。更重要的是,破坏完整包装能切断造假产业链。有维修工透露,完整机油瓶在黑市可售出高价,不法分子正是通过回收这些容器实施二次灌装。

行业专家建议,消费者可采取"破瓶行动"来维护市场秩序。具体做法是在保养后,用剪刀等工具损坏机油瓶,尤其是高端品牌产品。当每个车主都形成这种习惯时,造假者将难以获取足够数量的完整包装,从而从源头上遏制假机油流通。这种看似微小的举动,实则是对市场诚信的有力守护。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