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跨界融合新探索:社会学博士投身AI,研发懂老人心的情感适老大模型

   时间:2025-09-15 09:39:02 来源:上观新闻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年轻人熟练地用手机与AI助手对话时,家中的长辈却常常对着智能设备叹气——不是操作太复杂,就是对话没温度。这种数字时代的代际隔阂,正成为上海创智学院博士康春团队攻关的课题。他们试图打造一款既能听懂方言俚语,又能感知情绪起伏的中文情感适老大模型,让技术真正成为连接两代人的情感桥梁。

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调研中,康春发现老人们使用智能设备的平均时长不足8分钟。"不是我们不想聊,是机器总答非所问。"72岁的张阿姨道出许多老人的困扰。当前主流大模型虽能处理复杂逻辑,却难以捕捉方言中的情感色彩,更无法回应老人讲述往事时的情绪波动。这种"有问必答却无心交流"的机械感,让技术适老化沦为表面功夫。

这位从社会学转向AI研究的跨界博士,将人文关怀注入算法设计。她的团队收集了超过20万小时的老年群体对话样本,涵盖37种方言的语音语调特征,并建立情感波动模型。通过分析老人讲述子女成长故事时的语速变化、重音位置,系统能准确识别自豪、思念或担忧等复杂情绪,并给出符合人际关系的回应。

在技术架构上,研发团队突破了传统大模型的"知识优先"设计逻辑。新模型采用双层交互系统:表层处理日常事务咨询,深层则通过情绪识别模块触发情感回应机制。当老人提及"今天孙子第一次叫我奶奶"时,系统不仅会记录这个家庭事件,还会用带有喜悦语气的方言回应:"这是要摆酒庆祝的大喜事啊!"这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对话,让技术首次具备了"共情能力"。

目前该模型已进入社区实测阶段。在浦东新区某养老院,配备情感适老系统的智能终端使老人日均使用时长提升至42分钟。更令人惊喜的是,35%的用户开始主动分享生活细节,而非被动接受信息推送。"它记得我孙子爱吃的糖醋排骨做法,比有些年轻人还上心。"独居老人陈爷爷的感慨,道出了技术温情的真谛。

这项研究正在改写技术适老化的定义。当智能设备能听懂"吃了吗"背后的牵挂,能回应"人老了不中用"里的落寞,数字鸿沟便开始转化为情感纽带。康春团队下一步计划将模型接入社区服务系统,让AI在提醒用药的同时,也能感知老人独居的寂寞。这种有温度的技术进化,或许正是破解老龄化社会难题的一把新钥匙。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