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拼多多等开放电商平台,成长型品牌正面临一场“价格保卫战”。低价链接泛滥、跨区域窜货、授权体系失效等问题,不仅压缩利润空间,更在悄然侵蚀品牌的市场价值。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着品牌的管理智慧与应对能力。
控价的第一步,是构建“情报网络”。传统人工巡查效率低下且易遗漏,而专业监测工具可设定价格阈值,自动抓取全网商品链接,实时预警异常低价行为。通过数据分析,品牌不仅能锁定违规店铺,还能追踪低价商品的流通路径,识别窜货源头,为后续治理提供精准依据。
沟通策略是化解矛盾的关键。多数低价行为并非恶意对抗,而是渠道商为追求短期销量采取的措施。品牌可通过电话、邮件或正式函件,先肯定合作方的销售贡献,再阐明乱价对品牌形象和长期利益的损害。柔性沟通既能降低对抗情绪,也为合规商家留出调整空间,维护渠道生态的平衡。
对于屡教不改的违规者,平台投诉成为有力武器。品牌可围绕商标侵权、著作权违规或“未经授权销售”等理由,提交商品页面截图、比价数据、授权资质等完整证据链,通过阿里知识产权平台、拼多多维权通道等渠道发起投诉。一旦审核通过,违规链接将面临下架、降权或限制推广的处罚,形成有效震慑。
长效机制的建设是控价的根本。品牌需建立清晰的授权管理体系,明确经销层级与价格规范,并将控价表现纳入渠道考核。同时,打通线上线下数据,避免线上低价冲击线下市场。通过定期复盘违规趋势,动态调整策略,控价工作可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价格是品牌价值的直观体现。在流量主导的电商环境中,守住价格底线,就是守住品牌的长期生命力。这场战役需要系统作战、多维联动,唯有如此,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站稳价值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