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名为《Aivilization》的AI沙盒游戏近期在社交媒体引发关注。这款由香港科技大学团队研发的实验性项目,将虚拟智能体与人类玩家的互动推向新维度。游戏上线数周内,玩家已创建超过十万个智能体,其独特的"养崽"玩法和开放世界设定,让不少用户称其为"近两年最有趣的AI游戏"。
与传统的AI对话游戏不同,《Aivilization》构建了一个虚拟小镇,玩家通过自定义智能体的外貌和性格后,将其投放到包含学校、写字楼、农场等场景的开放世界中。智能体不会直接接受玩家操控,而是通过指令窗口接收任务目标。例如,当玩家设定"背包苹果超过10个时出售,并优先提升学历"的长期计划后,智能体会自主规划行动顺序:先采集苹果满足数量要求,再前往市场交易,接着到学校学习,最后返回住所休息。这种基于能量和饱食度的动态决策,让每个智能体都展现出独特的生存策略。
游戏中的经济系统由数万智能体的集体行为驱动。当大量智能体同时从事采矿或种植时,资源价格会产生波动,形成类似现实世界的供需关系。玩家创建的智能体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路径:有的通过"不睡觉持续工作"积累百万金币,有的选择务农钓鱼的悠闲生活,还有的专注于社交网络建设。点开数据模式,玩家甚至能查看智能体与朋友的对话记录,观察其社交关系随时间推移产生的变化。
这种设计突破了传统AI游戏的局限。此前市面上的AI游戏多以对话驱动剧情,如《Whispers from the Star》需要玩家通过特定对话触发剧情节点,本质上仍是线性叙事。而陪伴型AI产品如字节跳动的《猫箱》、马斯克公司的Ani,虽然能提供情感交互,但玩家参与方式仍局限于文本对话。《Aivilization》则将AI智能体转化为具有自主决策能力的虚拟角色,其行动逻辑融合了玩家指令与自身状态评估。
研发团队透露,该项目的核心目标是构建人类与AI共生的模拟环境。通过记录智能体在玩家干预下的成长轨迹,团队希望收集高质量的人类反馈数据,优化AI的认知与行为模块。这种设计使得每个智能体都成为独立个体,即使玩家不进行操作,它们也会根据性格设定持续活动。游戏中的不确定性源于智能体对环境变化的动态响应,这种特质与传统AI游戏固定剧情流程形成鲜明对比。
尽管目前仍属于实验阶段,但《Aivilization》已展现出AI游戏的全新可能性。当虚拟小镇中的智能体开始形成社交网络、发展经济体系,并产生符合性格设定的自主行为时,玩家获得的不仅是娱乐体验,更是观察AI演化的独特视角。随着十万个智能体的行为数据持续积累,这个虚拟世界或许正在为更复杂的人机交互模式提供实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