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移动量子科技布局加速:“无极一号”领衔,多节点协同推进

   时间:2025-09-18 17:09:0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量子科技领域,中国移动再次迈出关键一步,正式推出“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实验装置。该装置依托低温真空腔体技术,通过精密囚禁二维离子晶格,并借助高性能窄线宽激光系统实现量子态的精准调控,集成了量子态制备、操控与测量等核心功能。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量子计算工程化领域取得实质性进展,为实用化量子计算奠定了重要基础。

据中国移动量子计算北京团队负责人栾春阳介绍,“无极一号”支持100量子比特的并行操控,在单比特保真度、双比特保真度等关键指标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该装置采用的离子阱技术具有三大显著优势:其一,通过超高真空环境与激光场调控,系统单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99.9999%,双量子比特门保真度达99.94%,创下世界纪录;其二,囚禁离子间的库伦相互作用实现全连接信息交互,大幅提升并行计算能力;其三,动态解耦技术与协同冷却方案使单量子比特相干时间突破5500秒,为复杂量子算法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在量子科技布局方面,中国移动构建了“南北双节点”协同创新体系。北京节点以“无极一号”为核心,重点突破离子阱量子计算技术;苏州节点则依托“混沌宙元”系列装置,打造包含20比特超导、100比特相干光量子、20比特离子阱及10比特中性原子量子计算机的多元科研平台。两个节点通过“五岳纪元”量子计算云平台实现互联,该平台整合1310量子比特资源,支持经典计算、智能计算、超算与量子计算的融合调度,成为首个接入国家超算互联网的量子云服务平台。

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指出,量子计算与6G通信、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正催生新的技术范式。当前重点探索两大方向:一是通过AI技术优化量子软硬件设计,突破规模与保真度瓶颈;二是挖掘量子算法在通信网络优化、复杂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潜力。例如,近期已开发出适用于现有量子计算机的通信网络算法,中远期计划构建量子神经网络模型解决大规模优化问题。

面对量通智融合面临的九大挑战,中国移动推出三大行动计划:开放量子计算装置供科研机构使用,共建量智融合创新联合体,以及实施量通智融合应用赋能工程。副总经理程建军强调,将通过“四维协同”推动产业生态建设——与学术界共创硬核成果,与产业界共促技术落地,与教育界共育复合人才,与投资界共育专精特新企业。这种“资本链-创新链”深度协同模式,正在加速量子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

在量子科技全球竞争格局中,我国已形成完整创新链条。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薛其坤教授表示,量子计算是关乎未来科技制高点的战略领域,其发展需要长期基础研究支撑。从约瑟夫森效应发现到超导量子比特方案落地历时近40年,印证了量子技术转化的艰巨性。当前,我国在量子计算专利数量上位居世界前列,随着“无极一号”等装置的投入使用,量子计算实用化进程正在提速。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