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浙江平湖,很多人会立刻联想到羽绒服产业,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位于上海与杭州之间的江南小城,还默默生产着全国三分之一的旅行拉杆箱。经过四十年的发展,平湖已然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旅行箱包之都”。
几年前,平湖的行李箱产业还主要面向出口市场,鲜少在国内引起关注。然而,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代工”模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一批年轻的创业者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以新的思维和方式,为这座传统产业之都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平湖行李箱从“制造”向“质造”转型。
2001年出生的巫鹏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在拼多多等平台“千亿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许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借助低门槛的创业环境,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仅用几个月时间,巫鹏的行李箱品牌便在国内市场站稳了脚跟。
从仓库管理、财务核算,到运营推广、直播带货,再到产品开发,这位“00后”创业者几乎摸透了电商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他的经历,正是平湖新一代电商人转型的缩影。
平湖的行李箱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作坊。凭借毗邻上海和杭州的地理优势,以及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这里逐渐成为箱包订单的聚集地。村民们或许未曾想到,这些零星的订单会在数十年间发展成一个拥有400多家企业、3万从业人员的庞大产业集群。
到2011年,平湖的箱包年产量已超过3.2亿件,产值达8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等40余个国家。2024年,全市5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9.08亿元。然而,长期以来,平湖的工厂主要依赖代工模式,尽管工艺精湛、品质过硬,但缺乏自主品牌,导致利润微薄。
2022年后,外贸订单骤减,内销成为必然选择。平湖的工厂纷纷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尤其是线上渠道。由于缺乏品牌,这些产品被统称为“白牌”,仅靠产地和品质背书参与竞争。
2023年,来自衢州的巫鹏来到平湖,从当地厂家拿货,通过拼多多等新兴电商平台迅速打开市场。“那时候利润很高,一天卖五个行李箱,一个月收入就能过万。”他回忆道。然而,随着“白牌”市场的饱和,价格战愈演愈烈,同质化竞争让生意越来越难做。
“有些商家的零售价连成本都覆盖不了,售后保障自然无从谈起,最终只能关门。”巫鹏意识到,单纯的低价竞争无法持续,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去年,他与平湖的工厂主李光程展开深度合作——李光程负责生产,巫鹏负责运营和销售,同时打造自主品牌。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镁铝合金行李箱这一细分市场。相比平湖主流的PC塑料行李箱,镁铝合金材质的工艺更复杂、技术门槛更高,但市场竞争也相对较小。李光程的工厂曾为国外品牌代工多年,掌握核心技术,而平湖本地具备这一能力的工厂屈指可数。
“从一块铝板到成品,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李光程介绍道。他的工厂每天能生产200多个镁铝合金行李箱,而巫鹏则通过电商平台将市场需求反馈给生产线,实现快速调整。
这种“市场+制造”的组合,让巫鹏的品牌在今年成功拿下拼多多的黑标授权。这不仅是对产品品质的认可,也意味着平台将提供更多品牌化扶持。他的目标很明确:在国内中高端箱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巫鹏将品牌的主战场选在了新兴电商平台。在他看来,拼多多的优势在于“短平快”和“简单”。“玩法简单,更看重产品品质和价格力。”这种机制让他和二十人的团队能够专注产品本身。目前,他的黑标店铺日销售额稳定在三四万元,年销售额有望突破千万元。
“做品牌的成长周期虽然慢,但能建立自己的护城河,避免价格战。”巫鹏坦言,白牌生意看似规模大,但利润微薄,而自主品牌意味着定价权和可控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利润反哺产品升级,让他跳出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
巫鹏将品牌定位为“平替”,瞄准德国某百年箱包品牌。“同工、同材、同工艺,但价格只有它的十分之一。”他介绍道,目标客群是30岁以上的商务人士,对箱子耐用性要求极高。“我们主打安全性、隐私性和承重性,箱子从十几米摔下来都不会坏。”
在拼多多,巫鹏找到了实现品牌逻辑的最佳土壤。平台对不同客单价的产品有不同的玩法和资源位,运营人员也提供了实际帮助。“比如市场趋势、运营建议,甚至产品改进方向。”对于主打的高客单价镁铝合金行李箱,拼多多给予了百亿补贴等资源倾斜,降低了消费者的购买门槛。
“做箱包品牌不容易,但这是必走之路。”巫鹏一边处理店铺运营,一边坚持自考攻读成人大学。他清楚,新一代电商人面临的商业环境更复杂,不仅要做好产品,还要做好视觉和内容,直播、种草……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但对他而言,这也是最好的时代。平湖四十年的制造积淀,加上电商平台的高效通路,让他和同辈们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将“隐形冠军”变成“新锐国货”,用“品牌+电商”的模式开启平湖箱包产业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