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型储能多元发展:飞轮、二氧化碳、重力储能等各展风采

   时间:2025-09-19 12:37:36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今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持续攀升,达到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技术路线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飞轮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重力储能等新兴技术加速落地,为能源转型注入新动能。

作为机械储能的重要分支,飞轮储能通过高速旋转的转子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快速转换。其系统由飞轮转子、电磁轴承、电机及真空室等核心部件构成,具有响应速度快、循环寿命长(超百万次)、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目前,该技术已从试点示范迈向商业化阶段,多座火电-飞轮联合调频电站投入运行,单体容量达4000千瓦/1000千瓦时的磁悬浮飞轮项目完成并网调试。

2024年9月,我国首座电网侧飞轮储能调频电站——鼎轮能源3万千瓦项目在山西并网。该项目采用12套调频单元,每套单元集成10台高速磁悬浮飞轮,通过真空低摩擦环境运行,显著提升储能效率与系统稳定性。2025年初,山东蓬莱世界单体最大磁悬浮飞轮储能项目(4000千瓦/1000千瓦时)投运,与火电机组耦合参与二次调频,有效优化机组调频性能。

二氧化碳储能技术依托二氧化碳介质,通过多级压缩与膨胀过程实现能量存储。相比空气储能,二氧化碳具有临界条件易达、储能密度高、无毒安全等优势。2022年8月,四川德阳投运我国首个新型二氧化碳储能验证项目,规模达1万千瓦/2万千瓦时,循环效率超60%。2023年12月,安徽芜湖海螺集团1万千瓦/8万千瓦时项目并网,成为全球首个商业应用的二氧化碳储能工程,入选国家新型储能试点示范。

重力储能通过提升与下落储能介质实现能量转换,介质分为固体与液体两类。固体系统利用起重机、缆车等设备控制重物升降,液体系统则基于海水静压或液压传动。该技术能量转换效率高、组件寿命长(30-40年)、选址灵活且无污染。2024年5月,江苏南通中国天楹如东项目完成首套充放电测试,规模达10万千瓦时、发电功率2.6万千瓦,成为全球首个2.6万千瓦级重力储能工程。

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同样取得突破。超导储能利用超导线圈无损储存磁场能,具有响应快、调节灵活等特点,国内外研究持续深入。热能式储能通过显热、潜热及热化学方式存储太阳能、工业余热等,其中熔盐储热技术因成本低、技术成熟,成为商业化主流。2024年8月,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宿州电厂“煤电+熔盐”储能项目投产,规模达100万千瓦时,属全国首台吉瓦时级煤电熔盐储热装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