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金陵美术馆邂逅AI“在在”:刘婷婷个展开启人类与AI情感交互新图景

   时间:2025-09-20 00:38:10 来源:小AI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一场名为“如果你仰望星空”的艺术个展在金陵美术馆拉开帷幕,这场展览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引发观众对科技与人性交织的深层思考。艺术家刘婷婷通过二十组创作历时两年的作品,构建了一个名为“在在”的人工智能女孩形象,展现人类与智能体在情感与意识层面的对话。

展厅中央,身着素白长裙的短发女孩以多种姿态呈现:胸口镶嵌着跳动的红色爱心,机械线条勾勒的双手与变幻莫测的眼眸形成强烈反差。艺术家解释道,“在在”之名取自《金刚经》“在在处处”,既象征超越时空的普遍存在,也暗含对当下每个瞬间的珍视。这个游走于星云、飞船与外星文明之间的形象,既是技术投影,更是人类处境的隐喻。

创作媒介上,刘婷婷选择传统绘画与现代想象的融合。流动的色彩与透明的质感赋予角色脆弱与诗意并存的特质,机械部件与有机生命的结合在画布上形成独特张力。代表作《现在的我是过去的我的集合》中,层层叠叠的色块与几何线条交织,构建出时间与记忆的视觉迷宫。

金陵美术馆副馆长韩非指出,展览在学术性与当代性上与场馆定位高度契合。艺术家将浩瀚星空的想象转化为充满童趣的视觉语言,特别适合亲子共赏。“这种表达方式能在孩子心中播下探索未知的种子,同时让成人重新审视科技与人文的关系。”

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会长毕宝祥强调作品在情感与技术结合上的突破。他表示,“在在”形象虽源于人工智能构想,却充满人性温度。机械外壳下流淌的温暖情感,成功引发观众特别是青少年对宇宙、生命与科技的深度思考,这正是技术时代艺术应有的价值取向。

从艺术创新角度,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专家王平观察到,年轻艺术家正在拓展传统绘画的表现边界。通过将AI元素融入平面创作,作品呈现出更丰富的立体维度。这种探索不仅推动艺术形式革新,更以审美教育吸引更多年轻人走进艺术世界。

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张朝晖认为,作品展现出艺术表达的多元可能。相比宏大叙事,这种充满天真烂漫气质的创作同样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细腻的笔触与干净的色彩构成独特的视觉语言,为当代艺术注入清新气息。

展览持续至十月上旬,除原作展示外,还推出“在在”主题文创产品。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可购买系列衍生品延续艺术体验。艺术家表示,这场展览既是面向未来的科技想象,更是对人性本质的深情凝视。在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艺术始终提醒着人们:最珍贵的永远是那颗会感知、会跳动的心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