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iPhone 17系列正式发售当日,南京西路Apple静安店门前上演了一场价格博弈战。尽管新品预售阶段便因全新外观设计、标准版首次搭载高刷新率屏幕及40W快充技术引发抢购热潮,但实际发售现场却呈现出与往年截然不同的景象——黄牛收购价在首小时内经历三次跳水,最终部分机型溢价幅度缩水至200元。
清晨7点58分,随着店员带领排队人群齐声倒数,玻璃门开启的瞬间,首批消费者涌入店内。而在门外,二十余名黄牛已提前两小时到场,手持计算器与手机不断刷新行情。六点半便在朋友圈发布回收信息的王姓黄牛透露:"今年只收Pro Max的橙色和银色版本,标准版直接放弃。"他展示的报价单显示,8点整时该机型溢价400元,但特别强调需在中午前转手,"去年收iPhone 16蓝色版亏了,今年绝对不碰冷门色"。
这种谨慎态度源于市场供需关系的根本转变。据店内工作人员介绍,当前官网预订需等待3-4周,线下自提名额在开售10分钟内即告罄,但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通过百亿补贴将Pro Max价格压至8999元,较官方价直降1000元。有消费者现场展示订单截图,256GB版本叠加优惠券后仅需4999元,这个价格甚至低于部分安卓旗舰机型。
价格崩盘速度超出黄牛预期。8点20分,当首位消费者持橙色Pro Max询价时,收购价尚为400元,但五分钟后黄牛接完两通电话便主动降至300元。"现在每台就赚五六十块,价格每分钟都在变。"操着外地口音的黄牛边说边擦拭额头的汗水。这种波动直接导致交易策略调整——8点30分已有消费者放弃黄牛,转而以500元溢价将512GB版本卖给急需换机的顾客。
到8点40分,黄牛群体出现明显分化。部分人开始拒收Pro系列,仅接受客户预定后才帮忙找货;另一些人则将收购价压至200元,这个数字较开售时已缩水一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店内等待提货的队伍仍排至商场三层,工作人员不断安抚顾客:"现场预订最快也要10月底到货,建议先加入购物车尝试自提。"
这场价格博弈的背后,是苹果供应链效率提升与消费环境变化的双重作用。国家补贴政策叠加电商平台竞争,使得往年"发售即期货"的现象成为历史。当首批消费者还在研究新机功能时,黄牛们已默默收拾设备离场,只留下地面上零星的包装盒碎片见证这场短暂的价格狂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