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成立仅两年的松延动力以黑马之姿斩获自由体操、立定跳远和单机舞蹈三个项目的两金一银,其中自由体操项目41.60分的成绩远超其他参赛队伍总和。这场赛事不仅让这家年轻企业站上聚光灯下,更成为其订单爆发的重要转折点——目前公司手持超1亿元订单,预计年底团队规模将突破200人。
1998年出生的董事长兼CTO姜哲源,这位从清华大学辍学的创业者,用两年时间将团队从3人扩展至170人。2023年在昌平租下民房开启创业时,他们仅凭100万元启动资金和43天时间,就将首代样机N1变为现实。如今,这家平均年龄不足25岁的企业,正经历着从技术极客向规模化制造的艰难转型。
订单激增始于今年4月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身高1.2米的N2机器人"小顽童"在21公里赛道中力压群雄夺得亚军,这场胜利直接带来科研教育、展览展示、文旅导览等领域超2000单订单。其中科研教育占比超过50%,清华附中作为首批"灯塔客户",不仅引入机器人担任领跑员、领操员,更与公司共建"具身智能实验室",开创校企合作新模式。
面对资本市场从"看概念"到"看交付"的转变,姜哲源在9月1日凌晨的知乎长文中坦陈技术短板。这位喜欢自称"公司第一产品经理"的年轻管理者,通过"百日誓师大会"推动量产进程,计划在第四季度启动海外代理商布局。目前全国数十家代理商构成的渠道网络,正支撑着企业向"高端制造业"回归的野心。
融资层面的突破同样显著。经历早期融资困境后,公司目前已完成数轮融资,估值达20亿元。资本市场看好的不仅是其技术实力——在冰丝带场馆创造的赛事纪录,更是其将技术落地为实际收入的能力。据内部人士透露,公司正在筹备上市计划,试图在具身智能赛道商业化加速期抢占先机。
但年轻化带来的挑战同样明显。创始人团队曾因资金管理问题遭投资人斥责,姜哲源不得不边学边做,从技术专家转型为企业管理者。他坦言初创阶段"头衔不重要",很多工作需要"一肩挑"。如今建立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正在缓解行业普遍存在的"抢人大战"压力。
对于行业热议的"投资泡沫",这位95后掌门人保持清醒认知。他对比中美企业估值后认为,国内具身智能领域仍处于蓝海阶段,但穿越周期的能力才是真正考验。在清华附中开学典礼上,他鼓励学生"突破自我"的演讲,或许也暗含着对自身企业的期许——既要保持技术创新的锐气,也要构建抵御市场波动的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