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主导制定的《旅居车辆 安全标志和信息符号》(GB/T 46094—2025)推荐性国家标准正式获批发布,并将于2026年3月1日起全面实施。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旅居车辆行业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迈出关键一步,为提升产品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近年来,随着国民消费升级和旅游方式多元化,旅居车辆(俗称房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统计,我国房车保有量持续攀升,不仅直接拉动汽车产销规模,更带动了旅游服务、装备制造、基础设施配套等产业链协同发展,形成了“车轮上的消费生态”。然而,行业快速扩张的同时,安全规范缺失、使用信息不清晰等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
新发布的国家标准聚焦旅居车辆安全标志与信息符号的规范化设计,首次系统规定了车辆内外各类安全标识的技术要求。标准涵盖驾驶安全、生活设施、消防应急等核心场景,明确标志的形状、颜色、尺寸及布置位置。例如,要求在床铺旁显著位置设置“行车时禁止躺卧”标识,在卫生间门张贴“行车中禁止使用”警示,通过直观视觉提示帮助用户规避风险。这些设计旨在降低因操作不当引发的安全隐患,尤其针对新手用户和老年群体,提供更友好的使用指引。
业内专家指出,该标准的实施将推动企业优化产品设计流程,从源头提升安全性能。过去,部分厂商因缺乏统一规范,导致安全标识样式混乱、位置随意,甚至出现中英文表述歧义等问题。新标准通过量化技术指标,倒逼企业完善生产标准,有助于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市场优胜劣汰。同时,对消费者而言,标准化标识能显著降低学习成本,增强使用信心,进一步释放旅居车辆消费潜力。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标准制定广泛吸纳了车企、科研机构及用户代表的意见,确保技术要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下一步,监管部门将加强标准宣贯和实施监督,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随着标准落地,我国旅居车辆行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有利位置,为“移动生活”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