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全球估值第一的机器人公司Figure:三年崛起,AI赋能下迈向具身智能新征程

   时间:2025-09-20 18:56:57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一家成立仅三年的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凭借明星创始人的领导力、快速迭代的产品线,以及在AI与硬件融合领域的突破,这家硅谷公司已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当地时间周二,Figure宣布完成超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90亿美元,领投方为Parkway Venture Capital,英伟达、英特尔、LG科技创投等科技巨头跟投。这一数字较其2024年2月B轮融资时的26亿美元估值暴涨14倍,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赛道进入白热化竞争阶段。

Figure的成长轨迹堪称硅谷创业范本。2022年1月诞生于硅谷腹地,公司首款人形机器人Figure 01在2023年3月问世,仅用12个月便完成从设计到落地的全流程。该机型不仅能执行搬运等基础任务,更通过观察人类示范学会了煮咖啡等复杂操作。2024年8月推出的Figure 02进一步升级,续航能力提升40%,计算推理速度翻倍,软件系统支持更精细的抓取动作。今年以来,公司密集发布技术突破:2月演示双机器人协同作业,3月实现每小时2.68英里的拟人步态行走,5月推出第三代硬件系统Figure 03,6月完成物流产线包裹分拣测试,7-8月展示叠衣服、洗衣等家政技能,9月3日最新视频中,机器人已能精准将碗碟放入误差仅厘米级的洗碗机。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Figure独特的全栈式研发路径。2025年2月,公司宣布终止与OpenAI的合作,转而自主研发端到端AI模型Helix。这款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首次实现对机器人上半身(包括头部、躯干、手腕和手指)的高频连续控制,通过将视觉语义知识直接转化为动作指令,大幅减少传统方法所需的训练数据量。国泰海通研报指出,折叠衣物任务的突破标志着Figure从工业场景向家庭服务渗透,未来可能拓展至清洁、护理等日常服务领域。

创始人布雷特·阿德科克(Brett Adcock)的创业履历为Figure增添传奇色彩。这位39岁的科技老兵曾创立电动垂直起降飞机公司Archer Aviation(2020年上市)和在线人才市场Vettery(被德科集团1.1亿美元收购)。在Figure项目中,阿德科克不仅首轮投入1000万美元,A轮追加2000万美元,更放言未来可能注资超1亿美元。其"孤注一掷"的风格被《福布斯》等媒体冠以"下一个马斯克"的称号。2023年9月,他在播客节目中被贴上"埃隆·马斯克2.0"标签,主持人预测其十年内将比肩霍华德·休斯等传奇企业家。

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3月15日,Figure宣布建设BotQ量产工厂,初期年产能1.2万台,未来四年将扩展至10万台机器人或300万个执行器。在应用端,公司已与宝马汽车达成合作,在南卡罗来纳州工厂部署人形机器人进行产线测试;同时与C轮投资方Brookfield合作开发Helix预训练数据集。这种"技术-量产-应用"的闭环模式,正推动Figure向B端工业场景和C端家庭服务双向渗透。

行业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中金公司研报指出,未来仅有少数具备全栈能力的企业能突破至"具身智能"层级,产业重心已转向"小脑+大脑"系统研发。华泰证券分析认为,大模型技术决定人形机器人泛化能力天花板,当前谷歌、OpenAI、英伟达等海外大厂与华为、百度等国内企业形成两极布局,而Figure等头部创企的自研大模型将加速行业洗牌。该机构预测,2025年下半年市场将更关注有主机厂订单的供应链企业、业务布局变化显著的个股,以及摆线针轮等新技术方向。

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阿德科克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中国工程团队在成本控制和执行效率上的优势,将使其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的主要竞争者。他预测最终只有少数团队能成功,这一观点与行业加速进入淘汰赛的判断不谋而合。随着特斯拉Optimus、宇树科技等企业共同构成第一梯队,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决战时刻"或许已经来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