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CIS三巨头半年报成绩亮眼:汽车电子领航,多场景驱动技术突围

   时间:2025-09-20 20:34:44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中国科技企业的成长轨迹已与往昔大不相同。在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本土企业正逐步突破技术壁垒,减少对海外技术的依赖。这种转变在CMOS图像传感器(CIS)行业尤为明显,豪威、思特威、格科三家头部厂商的最新财报,为观察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提供了典型样本。

智能汽车产业的爆发式增长,成为推动CIS需求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L2+级自动驾驶车型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已突破30%,单车摄像头配置数量从2颗激增至12颗。这种技术迭代直接带动了车载CIS市场的扩容。豪威汽车业务上半年同比增长30.04%,思特威更以68.3%的增速领跑行业。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增长并非短期政策刺激的结果——车规级传感器认证周期长达2-3年,当前业绩实际上是厂商前两年技术储备的集中释放。

技术壁垒的突破远比市场扩张更具挑战性。车载CIS需要同时满足性能、稳定性、功耗三重严苛标准,任何一项指标不达标都可能导致项目流产。豪威基于TheiaCel技术的新一代传感器,已在ADAS系统、电子后视镜、舱内监控等场景实现商业化应用,其高动态范围和夜视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思特威的0.56μm像素技术传感器已进入多家旗舰手机供应链,技术参数逼近行业天花板。这些突破证明,中国厂商不再满足于中低端市场的替代竞争,而是向技术深水区发起冲击。

多元化市场布局正在重塑行业格局。除了汽车电子,AI眼镜、运动相机、机器视觉等新兴领域成为新的增长极。豪威在这些市场的收入同比暴增249%,其微型化低功耗传感器已与多家消费电子品牌达成合作。格科的500万像素CIS在AI眼镜项目实现量产,非手机CIS业务销售额达7.15亿元,占比接近20%。这些新兴市场虽然当前规模有限,但其稳定的技术需求和高端应用场景,正倒逼国产厂商加速技术创新。

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从安防监控到可穿戴设备,CIS的应用场景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思特威在智能安防领域的技术渗透率已达60%,其产品迭代速度与市场需求形成良性互动。格科的GalaxyCell®2.0平台覆盖0.61μm至1.0μm完整像素规格,3200万像素以上产品出货量突破3200万颗。这些数据表明,中国CIS厂商正在构建从晶圆代工到算法优化的完整产业链闭环。

尽管在手机CIS市场,索尼、三星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厂商的追赶步伐从未停歇。技术参数的持续逼近、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产业链的日益完善,共同勾勒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升级的清晰路径。当图像传感器从单纯的成像工具进化为机器感知世界的"数字眼睛",其背后的技术革命正在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逻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