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米总裁卢伟冰在直播镜头前宣布“米家空调全系产品升级10年免费包修”时,空调行业的平静水面被彻底打破。这项覆盖挂机、柜机、中央空调三大品类的服务政策,不仅将已安装的750万台设备纳入保障范围,更以“上门、检测、配件更换、加氟全免费”的细则,直指消费者对售后服务的核心痛点。
这项被小米称为“省下15亿维修费”的政策,实则是对行业既有规则的颠覆性挑战。2021年格力首创的10年包修服务曾引发震动,其2024年将保障起始时间从“购买日”调整为“安装日”的升级举措,更被视为品质自信的极致体现。但小米此次将中央空调纳入保障范围的操作,直接戳中了行业长期存在的“潜规则”——因维修难度大、成本高,主流品牌始终对中央空调的长期保障避而远之。
“这不仅是服务升级,更是对供应链管控能力的终极考验。”行业分析师指出,中央空调的维修涉及高空作业、系统调试等复杂环节,单次成本可达普通空调的3-5倍。小米敢于承诺的底气,源自其生态链整合模式带来的成本优势。通过线上直销减少渠道加价,配合规模化生产分摊售后成本,这家互联网企业正在用“轻资产”模式挑战传统制造的重壁垒。
格力与小米的恩怨由来已久。2013年雷军与董明珠的“10亿赌约”拉开了双方竞争的序幕,此后专利侵权纠纷、销量数据争议不断。当小米在2025年7月线上销量首次超越格力时,董明珠“数据造假”的质疑声,暴露出传统制造思维与互联网模式的核心冲突——前者依靠技术深耕与渠道控制,后者通过流量运营与生态布局快速占领市场。
卢伟冰此前对行业“同款产品五重定价”现象的批评,暗指某些品牌通过渠道差异收割利润。而小米此次将服务保障作为竞争武器,实质是瞄准了消费者决策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当“用几年就坏”的担忧被10年包修消除,性价比优势将转化为更持久的品牌信任。
这场服务升级战正在重塑行业格局。若10年包修成为标配,缺乏品控与成本优势的中小品牌将面临淘汰,市场集中度或将进一步提升。对消费者而言,头部品牌的激烈竞争意味着更优质的产品与更透明的服务——正如当年智能手机行业在“中华酷联”与“华米OV”交锋中实现的跨越式发展。
当小米空调挑战格力核心腹地时,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被抛出:在智能手机领域始终未能突围的格力,与在空调市场持续发力的小米,是否正在上演一场角色反转的戏码?这场跨越产品品类的竞争,最终指向的或许是商业本质的回归——谁能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谁就能在变革中占据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