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华为「三步走」路径:打通产业AI落地“最后一公里”,激活千行万业增长引擎

   时间:2025-09-20 22:29:32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智能化浪潮的推动下,企业纷纷将人工智能视为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但真正实现AI技术落地并创造商业价值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当行业还在聚焦模型参数与算法创新时,如何让AI技术真正融入业务场景、驱动业务增长,已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命题。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企业销售总裁陈雷在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分享了华为在智能化转型中的实践与思考,提出了一套可复制的“三步走”路径,为行业提供了转型参考。

华为联合合作伙伴发布了覆盖政务、教育、医疗、金融、制造等9大行业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基于华为自身实践沉淀而成,旨在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身的智能化升级路径。知名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到2027年,80%的中国企业将部署本地多模型AGI;到2029年,60%的企业将AI融入生产系统和产品服务,使其成为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然而,技术供给与业务价值之间仍存在巨大鸿沟,这是当前企业智能化转型面临的核心挑战。

结合华为与合作伙伴的实践经验,陈雷总结了智能化转型的五个关键发现:首先,场景选择至关重要,AI的价值在于与核心生产场景深度融合,从而重塑业务流程;其次,垂域数据质量决定行业模型能力,企业需基于自身及行业积累的高质量数据对通用模型进行训练和调优;第三,智能体(AI Agents)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了对大规模推理的需求;第四,人机协作成为新的组织范式;第五,系统化治理与风险管理是AI应用的底线,必须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确保安全、可持续和可信赖的AI应用。

以场景选择为例,华为强调技术必须服务于业务本质,而非零散的技术点缀。垂域数据的重要性则提醒行业,通用模型如同“毛坯房”,而深厚的行业数据积累才是打造专属模型的最佳建材。智能体作为应用落地的核心载体,其规模化应用正在加速。这些发现反映了华为对智能化转型的深刻洞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业务流程痛点各异,几乎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坚实的技术底座和深入的行业知识才是成功的关键。

华为提出的“三步走”路径,将A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业务价值的系统性工程:第一步是评估高价值场景,第二步是结合垂直行业数据对模型进行校准,第三步是规模化部署AI智能体以重塑关键业务。实现这一路径离不开面向AI的ICT基础设施,包括数据准备、传输、模型训练和推理、模型开发的全流程支持。华为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完整的工具链,如ModelArts一站式AI开发平台、DataArts数据治理与集成平台等,帮助企业将原始数据转化为知识,再将知识转化为模型。

在能源行业,华为与南方电网合作开发了电力行业首个自主可控大模型“大瓦特”,基于昇腾算力平台与MindSpore AI框架,融合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部署在昇腾大规模专家并行集群上。该模型每分钟可处理100张问题图片,效率是传统算法的10倍,并能针对电网异常情况秒级生成处置预案,满足15分钟的电力市场调节需求。在医疗行业,润达医疗基于昇腾推理服务器打造的AI病历一体机方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实际部署中,最快1秒即可生成一份病历,支持医生个性化配置调优,审核阶段平均修改不超过4处,并可一键回写到HIS系统,极大提升了诊疗效率。

华为之所以成为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首选,源于其自身数字化转型的深厚积累。华为的AI能力首先在自身的生产、物流、研发、营销等场景中得到大规模应用和验证,沉淀了宝贵的技术和行业知识。作为业界少有能够提供从底层算力、操作系统、开发平台到行业应用的端到端解决方案的厂商,华为在数据存储、计算和网络领域提供了一系列集成产品,如AI存储和UCM插件、800GE高速数据中心网络方案、高可靠星联光模块、昇腾384超节点集群等。这种全栈技术布局确保了技术栈各层间的深度协同与优化,降低了系统集成的复杂度和不确定性。

然而,部署AI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千行万业的需求复杂不一,全球范围内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智能化转型。因此,合作伙伴的角色至关重要。华为的AI平台、算力和框架如同顶级手术刀,而合作伙伴则像技艺熟练的外科医生,更了解特定行业的流程、痛点与合规要求,能够将通用AI技术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定制化方案。华为拥有丰富的合作伙伴体系,截至目前,其生态体系已汇聚6300多家鲲鹏伙伴、2700多家昇腾伙伴、70多家行业咨询公司及750家独立软件开发商(ISV)。合作伙伴的持续投入,反映了他们对华为技术能力和利益共享理念的信任。

从To C到To B,华为多次验证了这样一套模式:用技术和品牌力吸引合作伙伴,当生态盘子越来越大、触角延伸得越来越广时,能够快速吸收最新的需求与经验,反哺自身能力,再将更扎实的技术输入全行业,形成正向增长飞轮。在AI产业落地的过程中,这套逻辑依然奏效。华为的实践为全行业树立了标杆:人工智能的终极命题不在于技术是否实现,而在于如何造福于人、如何与产业和社会共荣共生。华为正以技术为肥、以开放生态为壤,与万千伙伴共同培育一片孕育智能创新的繁茂森林。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