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展览正在浦东碧云美术馆悄然展开,其灵感竟源自宁夏中卫附近的火箭残骸。这场名为“云宫迅音——穿越轨道的残响”的展览,作为“寰宇弧光”艺术研究项目的开篇之作,于近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策展人龙星如透露,项目的起源颇具戏剧性。艺术家们原本是前往宁夏中卫寻找火箭残骸,却在此过程中萌生了更多疑问:这些从天而降的物体如何融入地球生态系统?它们与当地居民之间又产生了怎样的联系?带着这些问题,龙星如发起“寰宇弧光”项目,邀请艺术家、设计师、科幻作家等跨领域创作者,共同探讨火箭残骸背后的经济、文化、伦理及人文价值。
展览中,艺术家们以独特的方式诠释着对火箭残骸的理解。有的将残骸进行无害化处理后,转化为装置艺术的材料;有的则将寻找残骸的过程——包括沙漠中的环境声音、体感温度、发现地点的坐标等——融入作品创作,赋予其新的生命。
步入展厅,一件名为“海肚子”的综合媒介装置立即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件作品宛如沉睡在沙海中的巨鱼骨架,通过声音与影像的叠加,引领观众沉浸于一段关于天空、海洋、沙漠与坠落的记忆之中。据艺术家介绍,“海肚子”的灵感源自他们在沙漠中与火箭残骸的偶遇,而作品中的声音则采样自深海蓝鲸,经过音乐分析与调整后重新演绎,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深邃的氛围。
“展览名称‘云宫迅音’,正是源于我们在西北地区仰望天空时,听到的火箭整流罩分离、残骸突破音障坠落的声音。”龙星如解释道。她表示,艺术家们不仅通过作品表达了对太空的无限想象,还流露出对轨道日益拥挤的忧虑,以及对太空可持续发展的深切关怀。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25日,为观众提供一个近距离感受艺术与科学交融的独特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