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落幕的上海创智学院一周年庆典上,首届创智未来大会(SII TechFest 2025)同期举行,并发布了一项教育领域的重要成果——模速空间AI工作站。这款搭载“启创·InnoSpark”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的设备,通过“端侧算力+教育大模型+场景化应用”的创新架构,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作为庆典的核心环节,上海创智学院与无问芯穹人工智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创智无穹·智能终端联合实验室”。该实验室以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为目标,其首个落地项目即为模速空间AI工作站。这一合作标志着学院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同期举办的“人工智能终端的产业发展与技术趋势”WorkShop,汇聚了上海首个人工智能终端软硬适配优化中试平台联盟企业,为工作站的技术迭代与场景落地构建了生态基础。
模速空间AI工作站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端引擎+教育大模型+专用硬件”的深度整合。硬件层面,英和智临提供的端侧算力盒子为系统提供了高性能支撑;软件层面,由上海创智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研发的“启创·InnoSpark”大模型,专注于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覆盖K12至高等教育的全学段需求。为确保模型在终端的高效运行,工作站采用了无问芯穹自研的Infini-Mizar 2.0推理引擎,端侧推理速度达45 token/s,即使在低功耗模式下也能保持流畅交互。现场演示中,研究人员通过语音指令“整理今日会议记录”,工作站在离线环境下3分钟内完成了日程安排、跨文档信息整合与实时决策,展现了“端本征智能体”的自主规划能力。
同步推出的桌面AI个人工作站形态产品,进一步释放了终端算力潜能。该设备搭载自研第二代大模型推理处理器(LPU)IP Merak v2.0,通过优化Transformer架构与动态扩展RISC-V指令集,支持BF16、W4A8等混合精度计算。在保证推理速度的同时,可稳定运行DeepSeek等强推理模型。其早期版本已实现单块FPGA上同时运行大语言模型与视频生成模型,相关技术成果以“全华班”阵容斩获FPGA最佳论文奖,为桌面AI设备的算力稳定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目前,模速空间AI工作站已纳入上海市经信委“智能教育应用示范”项目,未来将在上海多所中小学开展试点,重点推动个性化互动教学、教研教案设计等场景的落地应用。通过这一创新设备,上海教育大模型将深度融入教学全流程,为“因材施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标志着我国教育人工智能终端化应用迈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