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此时,李先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卖掉陪伴自己近五年的燃油车,转而购置一辆纯电动汽车。当时,这一举动在朋友圈中引发了热议,有人赞其有远见,也有人笑其“交了智商税”。如今,一年过去,李先生的电动汽车行驶里程已接近两万公里,他心中的诸多感受,终于找到了倾诉的出口。
谈及驾驶电动汽车的体验,李先生首先提到的便是经济实惠。他所在的小区有固定车位,且提前安装了家用充电桩,每度电的成本低至三毛。一个月下来,电费支出最多不过三百元,而之前驾驶燃油车时,加满一箱油就要四百多元,且只能维持半个月。油价上涨时,他甚至会在加油站门口徘徊,思考这些钱如果用来给孩子买牛奶和零食,该有多好。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到这份便利。李先生的邻居老王,与他同时购买了电动汽车,却因小区物业禁止安装充电桩而苦恼不已。老王每天下班后,不得不绕行两公里前往公共快充站,排队半小时是常事。更糟糕的是,公共快充的电价高达每度一块六,每公里成本接近八毛。老王曾无奈地对李先生说,早知道如此,还不如继续开燃油车,省得天天在这里耗时间。
电动汽车的驾驶体验,让李先生倍感畅快。红绿灯亮起时,他的车总能迅速启动,推背感强烈,旁边的燃油车往往还未反应过来,他就已经驶出老远。堵车时,单踏板模式让他的脚得以放松,不再像驾驶燃油车时那样,长时间踩刹车导致脚部酸痛。
但高速公路上的表现,却让李先生有些失望。速度超过120公里/小时后,动力明显减弱,超车时需要犹豫再三。电动汽车过于安静,缺乏发动机的轰鸣声,有时他甚至会误判车速。一次,他以为自己只开了80公里/小时,低头一看仪表盘,却发现已经接近120公里/小时,吓得他赶紧松油门,手心直冒冷汗。
续航焦虑,是电动汽车车主普遍面临的问题。官方宣称的续航里程为500公里,但实际行驶中,往往只能达到460公里左右。冬季来临,气温降至零下时,续航里程更是大幅下降。李先生回忆,去年冬天开车回老家,两百多公里的路程,他全程不敢开暖气,双手冻得僵硬,鼻子通红。到家后,他直奔充电桩,那种急切的心情,只有电动汽车车主才能体会。
如果家里有充电桩,充电其实比加油方便多了。晚上睡前插上电,早上起来就能满电出发,无需专门绕行加油站排队。但公共充电却截然不同,节假日时,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桩前常常排起长队,等待半小时是常态,充电一次又要40分钟。这意味着,每行驶400公里,就需要停车休息一个多小时。对于赶时间的车主来说,这无疑是一种煎熬。
有一次,李先生晚上11点多加班回家,发现车辆电量不足。他绕着小区附近找了三个充电桩,才终于找到一个可用的。当时,外面风很大,吹得他耳朵生疼。站在那里等待充电时,他忍不住自责,当初为何没有充分考虑充电的麻烦。如果是燃油车,随便找个加油站就能解决问题,哪用这么折腾。
电动汽车的保养成本确实较低。李先生开了一年,只更换过一个空调滤芯,花费不到300元。而之前驾驶燃油车时,每次保养都要花费一千多元。然而,电动汽车一旦出现故障,维修费用却让人心疼。李先生的同事前段时间驾驶电动汽车时不小心蹭到了保险杠,送修时才发现,保险杠上装有多个传感器,更换一个就要两万多元。同事当时脸色铁青,直呼早知道电动汽车配件这么贵,当初买保险时就应该多上点额度。
保值率方面,电动汽车也明显不如燃油车。李先生询问过二手车商,三年车龄的电动汽车掉价一半以上是常态,而同级别的燃油车至少能保留60%以上的价值。对于那些三五年就想换车的车主来说,选择电动汽车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亏损。
经过一年的驾驶体验,李先生深刻认识到,电动汽车并非万能的宝贝。它适合有固定车位、主要在城里上下班、很少跑长途的车主。对于这类车主来说,电动汽车的经济实惠和便利性都是实实在在的。然而,对于那些经常跨市出差、家里无法安装充电桩或三五年就想换车的车主来说,选择电动汽车就需要三思而后行了。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