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举办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表了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深度演讲。他明确指出,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已不再是理论上的可能性,而是正在成为现实,但这仅仅是人工智能演进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终极目标在于发展出能够自我迭代、全面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ASI)。
吴泳铭详细阐述了从AGI迈向ASI的三大阶段。他提到,第一阶段为“智能涌现”,AI通过学习海量人类知识,具备了泛化智能,能够理解人类意图,解答问题,并展现出推理能力。目前,AI已逼近人类各学科测试的顶级水平,为解决实际问题创造了可能。
进入第二阶段“自主行动”,AI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它不再局限于语言交流,而是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行动,拆解复杂任务,使用和制作工具,与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进行交互。这一阶段,AI将快速渗透到物流、制造、软件、商业等多个行业领域,极大提高生产力。
第三阶段则是“自我迭代”,AI通过连接物理世界并实现自学习,最终实现“超越人”。吴泳铭强调,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AI能够直接从物理世界获取更全面、更原始的数据,并通过自主学习不断优化和升级模型,从而创造出比人类更聪明的东西。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阿里云制定了明确的战略路径。作为“全栈人工智能服务商”,阿里云将通过两大核心路径推进AI战略。一方面,通义千问将坚定开源开放路线,致力于打造“AI时代的Android”,为全球开发者提供强大的模型支持。另一方面,阿里云将构建作为“下一代计算机”的超级AI云,为全球提供智能算力网络,满足海量计算需求。
吴泳铭还透露,阿里巴巴正在积极推进一项为期三年、总投资达3800亿的AI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并计划持续追加投入。他预计,到2032年,与2022年这个生成式AI的元年相比,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的能耗规模将提升10倍,以应对ASI时代对算力的巨大需求。
在演讲中,吴泳铭对AI的未来发展充满了乐观。他认为,随着AI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各行各业需求的爆发,AI将催生IT产业的巨大变革。大模型将成为下一代的操作系统,替代现有的OS地位,成为连接真实世界工具接口和用户需求的中间层。同时,模型部署方式也将多样化,运行在所有计算设备中,并具备可持久记忆和自我迭代的能力。
基于这样的判断,阿里云选择了开放路线,通过通义千问的开源模型,全力支持开发者生态,与全球开发者共同探索AI应用的无限可能。吴泳铭表示,开源模型创造的价值和能渗透的场景将远远大于闭源模型,这是阿里云坚定选择开源的重要原因。
吴泳铭还提出了超级AI云是下一代计算机的观点。他认为,大模型是运行于AI Cloud之上的新OS,能够满足任何人的需求。未来,每个人都将拥有多个Agent,这些Agent将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和协同,需要海量的计算资源。而超级AI云将能够承载这样的海量需求,成为未来计算的主导力量。
在AI行业发展的速度远超预期的背景下,阿里云正在全力打造一台全新的AI超级计算机。这台计算机将同时拥有最领先的AI基础设施和最领先的模型,确保在阿里云上调用和训练大模型时达到最高效率。吴泳铭表示,通过这样的饱和式投入,阿里云将能够推动AI行业的发展,迎接ASI时代的到来。
对于未来人类与AI的协作关系,吴泳铭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随着AI越来越强,甚至超越人类智能能力的ASI诞生,人类和AI将形成一个崭新的协同方式。未来,每个家庭、工厂、公司都将有众多的Agent和机器人24小时为我们服务,人类将变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