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宇宙“小个头”黑洞藏大能量:4.5亿倍太阳质量,喷流远超银河系规模

   时间:2025-09-24 20:22:5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宇宙的奥秘似乎总在挑战人类的认知。最近,天文学界被一个来自宇宙早期的“反常”现象所吸引——一个质量仅为太阳4.5亿倍的类星体J1601+3102,竟在宇宙诞生不到12亿年时,释放出跨度达20万光年的喷流,其规模超过银河系直径两倍有余。这一发现彻底颠覆了传统认知中“黑洞质量越大,喷流越强”的简单逻辑。

但新问题随之而来:宇宙早期环境极端,物质密度远低于现今,黑洞如何在短时间内积累足够能量?一种大胆的假设认为,早期黑洞可能并非如现代星系中心黑洞般“安分守己”。近年有研究在矮星系中发现“流浪黑洞”——这些黑洞不固定于星系中心,却能通过高效吸积周围物质释放强烈喷流。J1601+3102或许正是通过这种“散养”模式,在物质稀疏的宇宙早期环境中完成了能量积累。

更令人费解的是喷流的形态异常。观测显示,该喷流两侧亮度与延伸距离显著不同,这种非对称性可能源于周围介质的干扰。但具体是何种环境因素能影响如此大规模的喷流?由于目标距离地球超过130亿光年,现有望远镜仅能捕捉到喷流的模糊轮廓,其周围环境的细节仍笼罩在迷雾中。

传统认知中,黑洞的增长被简化为“吞噬物质-质量增加-喷流增强”的线性过程。但J1601+3102的案例表明,宇宙早期的黑洞可能掌握着更多“生存技巧”:通过高速旋转提取自身能量、在物质稀疏环境中高效吸积、甚至利用磁场活动补充能量。这些发现迫使科学家重新审视黑洞演化的理论模型。

目前,所有解释仍停留在理论阶段。要解开这个宇宙谜题,或许需要等待下一代射电望远镜的助力。正在建设的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与中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升级项目,将具备前所未有的分辨率与灵敏度。当这些“超级眼睛”投入使用后,人类或许能首次看清百亿光年外喷流的精细结构,甚至捕捉到黑洞周围环境的直接证据。届时,宇宙早期黑洞的“隐藏技能”或将彻底暴露在科学家的视野中。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