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方向,系统阐述了阿里云的战略布局。他提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将重构传统计算生态,成为连接用户、应用与算力资源的新型操作系统。
吴泳铭强调,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自主行动阶段,其智力水平在短短数年内从相当于高中生跃升至博士生级别。数据显示,全球AI行业近一年投资额突破4000亿美元,预计未来五年累计投入将超过4万亿美元。这种指数级增长背后,是AI从单纯模仿人类向主动改造现实世界的转变。
据介绍,阿里云正在推进规模达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计划进一步扩大投入。到2032年,其全球数据中心能耗规模预计较2022年增长10倍,这一数据反映出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吴泳铭指出,这种布局旨在为即将到来的超级人工智能时代奠定基础。
在技术突破方面,阿里巴巴正式推出Qwen3-Max模型。该模型预览版在权威文本评测中位列全球第三,性能超越GPT-5-Chat。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阿里云智能集团季度收入同比增长26%,创近三年新高,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长76%,表明AI战略已产生实质性效益。
资本市场对这一系列动作作出积极反应。阿里巴巴港股单日涨幅达9.14%,股价创2021年10月以来新高,市值单日增加近3000亿港元。本月累计涨幅超四成,年内接近翻倍。值得注意的是,华尔街知名投资机构方舟投资时隔四年重新建仓阿里巴巴美股,显示国际资本对中国科技企业转型的认可。
关于AI技术演进路径,吴泳铭提出三阶段理论:智能涌现阶段已实现通用对话和复杂推理能力;当前所处的自主行动阶段,AI正通过工具调用能力渗透到物流、制造、医疗等各个领域;未来的自我迭代阶段,AI将通过全量数据接入和自主学习,形成超越人类的智能形态。
在技术架构层面,大模型正在取代传统操作系统成为新的技术底座。自然语言将演变为AI时代的"编程语言",智能体(Agent)则成为新型软件形态。数据中心计算范式正从CPU主导转向GPU主导,预计未来全球将形成5-6个超级云计算平台,AI能力将以Token形式在云端流通。
阿里巴巴的开源战略取得显著成效。通义千问系列模型全球下载量突破6亿次,衍生模型超过17万个,形成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生态。公司计划通过全栈AI服务投入,在三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布局,为人机协同的未来社会提供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