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在去年的WWDC24上高调推出Apple Intelligence,承诺带来革命性的AI体验,但一年过去,大量功能仍未兑现。最新消息显示,Siri的生成式AI功能将再次推迟至2026年落地。与此同时,中国手机厂商已迅速完成从生成式AI到智能体AI的跨越,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创新节奏。
中国品牌近两年在终端AI领域动作频繁,从文档处理、图像编辑到跨应用操作,技术落地速度令人惊叹。荣耀的表现尤为突出,其AI战略已超越功能叠加阶段,深入操作系统底层重构人机交互逻辑。即将发布的Magic8系列被定义为"自进化AI原生手机",标志着手机从被动工具向主动智能体的转变。
荣耀CEO李健透露,Magic8系列将在硬件性能、系统交互、应用生态三大维度实现突破。这款新机最大的创新在于通过AI重构用户交互方式——用户无需在不同应用间切换,只需自然语言指令,智能体即可自动完成复杂操作。例如,用户看到心仪的电影海报色彩风格,一句话就能让YOYO智能体提取色彩模板,并应用到其他照片中。
实现这种颠覆性体验的背后,是荣耀构建的技术体系。MagicGUI开源大模型具备环境理解和任务拆解能力,能像人类一样操作图形界面;YOYO智能体则作为执行框架,将自然语言转化为跨应用的多步操作。端云协同架构确保这些能力在设备端高效运行,无需完全依赖云端计算。
荣耀与高通的深度合作是技术落地的关键。双方联合研发的端侧AI模型方案在低bit量化技术和向量化检索技术上取得突破,使模型存储空间节省30%、推理功耗下降20%、速度提升15%,检索性能更是提升400%。在性能优化方面,三年前开始的芯片级联合研发成果显著,超融核架构实现CPU、GPU、NPU算力协同,带来AI超分超帧等创新功能。
这种技术演进路径与苹果形成鲜明对比。当苹果仍在缓慢推进Siri的AI化时,中国厂商已构建起完整的AI技术体系。荣耀的MagicGUI大模型具备强大的泛化能力,能在未经训练的新场景中稳定交互;YOYO智能体通过多模态感知和情境记忆实现自我进化,大幅降低智能体验门槛。
在生态建设上,荣耀选择开放创新路线,积极接入MCP协议,计划两年内让2000个AI应用无缝接入端侧智能体。这种"端+云+生态"的开放网络模式,与苹果的封闭生态形成对比。从Magic6的意图识别到Magic7的YOYO智能体,再到Magic8的自进化体系,荣耀用两年时间完成了技术到产品的全面升级。
全球AI行业正聚焦自进化能力这一前沿方向。荣耀的技术探索表明,AI终端的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模型参数规模,而在于与用户日常的无缝融合。通过体系化创新,中国厂商正在端侧AI领域建立新的技术范式,这种开放、协同的创新模式,正在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的未来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