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四届北斗规模应用国际峰会产业化论坛上,高德地图董事长刘振飞发表了关于空间智能与北斗系统深度融合的主题演讲。他宣布,高德地图已于今年8月完成向空间智能的全面转型,标志着其从连接真实世界迈向理解真实世界的关键突破。数据显示,高德每日调用北斗卫星的定位次数已超过9000亿次,成为北斗系统在民用领域应用规模最大的案例之一。
刘振飞指出,过去两年AI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高德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如何将北斗系统与AI技术结合?经过探索,空间智能成为核心答案。这种技术不仅能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性,还能预测其动态变化,被视为通往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今年8月,高德同步推出全球首个AI原生地图应用——高德地图2025,推动AI从二维交互向三维空间感知升级,从简单的对话工具转变为可执行复杂任务的智能伙伴。
在实际应用中,北斗赋能的空间智能技术已深度融入高德产品体系。例如,交通视觉语言大模型借助北斗高精度定位,可提前3公里预警道路拥堵和事故;卫星求救功能自上线以来,已成功帮助超过100名遇险用户脱困。这些功能通过高德开放平台向合作伙伴开放,目前已有超40万个App接入该平台,服务近300万开发者。
国际化布局方面,高德世界地图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16种语言的本地化服务,境外打车业务延伸至30个国家,让海外用户也能体验北斗系统的精准定位能力。近期推出的高德扫街榜产品上线首日即吸引超4000万用户使用,进一步验证了空间智能技术的市场潜力。
刘振飞强调,北斗系统的应用潜力仅受想象力限制,其与空间智能的结合将创造无限可能。高德希望借助AI技术力量和应用生态,让北斗服务更贴近用户需求,为日常出行和生活带来更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