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东全球科技探索者大会的“智驭未来”智能物流论坛上,京东物流以两项突破性技术成果引发行业关注——“超脑大模型2.0”与“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系统。这两项自研技术的协同应用,标志着物流行业从“辅助决策”向“具身执行”的跨越式发展,为全场景智能化提供了可落地的技术范式。
作为新一代智能决策中枢,“超脑大模型2.0”实现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决策的升级。基于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智能决策体系,该模型将千万级变量模型的求解时间压缩至2小时内,动态优化物流路径规划。其自主学习能力使人机协作效率提升超20%,通过实时分析仓储、运输等环节的海量数据,形成覆盖全供应链的智能决策网络。更关键的是,模型在1:1映射现实物流场景的数字孪生系统中持续自我迭代,形成“实战-优化-再实战”的闭环进化机制。
针对物流场景中非标包裹处理的行业痛点,京东物流推出的“异狼”具身智能机械臂展现了突破性技术实力。该设备搭载多模态视觉感知系统,可实时识别包裹的尺寸、材质、形变特征,结合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实现毫米级操作。在京东物流全国多地的智能园区中,“异狼”已实现24小时无人化码垛作业,有效解决传统机械臂难以处理异形包裹的难题。其动态抓取策略生成能力,使复杂仓储场景的作业效率提升40%以上。
两项技术的深度协同构建了“云端智能-终端执行”的完整生态。超脑大模型2.0作为“智慧大脑”负责全局数据解析与策略制定,“异狼”机械臂则作为“执行肢体”将优化方案转化为精准操作。这种“决策-执行”一体化模式,已延伸至京东物流“狼族”产品矩阵,通过“独狼”无人车、“飞狼”无人机等设备的互联互通,形成覆盖仓储、运输、配送的全链条智能体系。
该生态系统的商业化潜力通过“与图”数智时空平台得以验证。基于京东物流内部亿级供应链数据与上千个应用场景打磨,该平台提供全景GIS地图、智能地址解析、区域商业洞察三大核心服务。在零售、制造等领域,平台已帮助客户降低30%以上的物流规划成本,验证了技术生态的商业价值转化能力。
清华大学孙富春教授指出,京东物流的技术突破推动了行业从机械化向认知智能的转型,其全链条技术整合能力为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供了创新路径。北京大学卢宗青教授则强调,京东通过技术、场景、供应链的三维协同,实现了“人工智能+”战略从研发到落地的完整闭环,这种模式或将重新定义全球物流技术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