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大模型迭代速度不断加快,但多数行业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仍面临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巨大挑战。如何让AI真正融入核心生产场景,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从商业价值体现到专有数据转化,再到规模化应用落地,行业智能化仍存在诸多待解难题。
在2025年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企业销售总裁陈雷指出,当前行业对AI的应用已从“是否采用”转向“如何创造价值”。他强调,企业不再满足于技术展示,而是迫切需要AI在业务中产生实际效益。这一转变背后,是行业对智能化转型的深度思考。
面对现实挑战,华为基于与全球客户的合作实践,提出了一套系统性解决方案。通过“五大关键发现”厘清行业迷思,以“ACT三步走”路径提供方法论,并依托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开放生态,为企业搭建智能化转型的“施工图”。目前,华为已与伙伴共同开发出覆盖政务、医疗、制造等九大领域的最新行业解决方案。
行业智能化的推进并非单一技术突破,而是一个涉及场景、数据、智能体、人机协作与治理的系统工程。华为通过实践归纳出五大核心发现:AI需与核心生产场景深度融合;垂域数据质量决定模型能力;智能体规模化驱动推理需求;人机协作成为新组织范式;系统化治理与风险管理是底线。这些发现为企业指明了技术架构、业务场景与治理体系融合的方向。
在方法论层面,华为提出“ACT三步走”路径:评估高价值场景、校准模型数据、规模化部署智能体。其中,“AI场景选择评估框架”从商业价值、场景成熟度、业务与技术融合度三个维度帮助企业筛选场景,已落地超1000个核心生产场景。ModelArts和DataArts平台则助力企业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模型,AI立体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应用安全可信。
规模化部署智能体是加速行业智能化的关键。华为“一站式Versatile平台”可自动生成包含100多个步骤的智能体与业务流程,大幅缩短部署周期。同时,华为建立系统化AI人才发展体系,突破技术人员与业务人员的专业壁垒,推动人机协同深化。
实施“ACT三步走”需具备面向AI的ICT基础设施。华为在数据存储、计算和网络领域持续创新,提供从集群、存储到网络的全栈能力。AI存储、UCM插件、800GE高速数据中心网络方案等硬实力,确保行业智能化转型“不掉链、不卡壳”。
行业场景的多样性决定了单一企业难以精通所有领域。华为坚持开源开放,除自研工具套件外,还支持Megatron、DeepSpeed等主流框架,并将训推框架、Agent框架等平台和工具链开放给伙伴。通过联合研发与市场推广,华为已打造200多个行业解决方案,生态体系汇聚6300多家鲲鹏伙伴、2700多家昇腾伙伴。
此次华为携手伙伴发布的九大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城市智能中枢、医技数字化、银行AI等,标志着从技术能力到解决方案的完整闭环形成。这些方案切实为企业打通了智能化转型的“最后一公里”。
AI正从技术革命演变为产业革命,智能化转型需要方法论、基础设施和合作模式的完整框架。华为的实践表明,唯有将技术扎根于高价值场景,依托优质数据,依托繁荣生态,才能共同推动行业智能化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