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三十年深耕中国:威能以长期主义书写外资企业与市场共成长新篇

   时间:2025-09-27 22:49:1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德国供暖巨头威能迎来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三十个年头。三十年间,中国家庭消费从基础家电需求升级至智能家居生态,同时迈入能源转型与碳中和的关键时期。对于跨国企业而言,这片市场既是全球增长引擎,也是检验企业战略定力的试金石。威能的发展轨迹,恰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实现本土化深耕的典型样本。

三十年前,当威能决定进入中国采暖市场时,面临的不仅是陌生的消费环境,更是对“供暖”概念的认知空白。彼时,中国家庭对采暖设备的需求仅停留在“取暖”层面,而“壁挂炉”这类产品对大多数消费者而言还是新鲜事物。威能集团亚太区总监杰罗恩·斯特雷尔回忆,这一决策需要企业具备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当时的市场就像一张白纸,但正是这种空白为长期发展提供了想象空间”。

转折点出现在2007年。威能在江苏无锡建成中国首座工厂,实现了从进口依赖到本土化生产的跨越。此后十余年,随着中国消费者对居住舒适度的要求从“温度达标”升级为“全场景体验”,壁挂炉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威能顺势扩大投资,2025年落成的无锡亚太研发制造基地成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点——这座占地6.4万平方米的基地不仅配备5700平方米的测试中心,更实现了每3.25分钟下线一台壁挂炉的产能,产品覆盖中国并出口至欧洲十余国。

“新基地不是简单的生产车间,而是集研发、测试、制造于一体的创新平台。”威能亚太区工业总经理郑良亚强调,这种布局使技术转化周期大幅缩短,确保中国市场需求能快速反馈至全球供应链。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壁挂炉市场,但200万台的保有量对应不足20%的渗透率,叠加消费者对节能、环保需求的提升,市场潜力仍待释放。

威能的“长期主义”体现在战略定力上。2017年,公司启动“加速中国”计划,五年间在全国35个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与超1200家合作伙伴共建服务网络。斯特雷尔用“登高望远”形容企业心态:“经济周期波动是常态,但中国市场的规模与活力让我们坚信,这里值得持续投入。”这种信念支撑着威能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做出关键决策——四五年前规划无锡新基地时,正是看中了中国能源转型与消费升级的双重机遇。

数字化布局成为威能贴近中国市场的另一抓手。2020年起,企业通过天猫、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构建“全渠道触点”,利用消费者数据实时优化产品与服务。郑良亚指出,这种转型让传统制造企业得以保持市场敏捷度:“通过整合线上反馈,我们能更快调整技术路线,比如针对南方湿冷气候开发的智能控温系统,就是直接源于用户需求。”

如今,威能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已进入深水区。从最初以“德国精工”标签试探市场,到通过本地化生产扎根,再到如今以创新驱动参与能源转型,其角色演变折射出外资企业与中国市场共生的逻辑。正如斯特雷尔所言:“中国市场的独特性在于,它既要求企业具备全球视野,又必须深谙本土需求。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将长期承诺转化为具体行动,才能在周期波动中把握机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