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技企业面临重大转型的关键时刻,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以独特的战略眼光和执行力,带领这家互联网巨头重新确立了发展方向。作为阿里巴巴创始团队"十八罗汉"中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吴泳铭在接任CEO后的两年间,不仅推动公司完成了战略聚焦,更在AI和云计算领域确立了全球领先地位。
在2024年9月的云栖大会上,吴泳铭首次系统阐述了阿里巴巴对人工智能发展的三阶段认知:从智能涌现到自主行动,最终实现自我迭代。他特别强调,通用人工智能(AGI)只是起点,真正的目标是开发出能够自我进化、超越人类智能的超级人工智能(ASI)。这一观点立即引发全球科技界的广泛讨论,被认为重新定义了AI发展的技术路线图。
基于这种技术洞察,阿里巴巴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战略:将通义千问打造成AI时代的开源操作系统,如同安卓系统在智能手机时代的地位;同时致力于成为全球五大超级云计算平台之一,为ASI时代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为此,公司正在推进为期三年、总投资达3800亿元的AI基础设施建设,并承诺持续追加投入。
吴泳铭的领导风格展现出技术专家特有的理性与战略家的魄力。面对2024年5月拼多多市值短暂超越的挑战,他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电商+AI云"的双核心战略。在云业务领域,他力排众议坚持开源路线,使通义千问成为全球下载量超6亿次、衍生模型超17万个的领先开源平台。在电商业务方面,他果断剥离非核心资产,同时推动淘宝向"万能平台"转型,强化价格力、服务和用户体验。
这种战略聚焦带来显著成效。2025年秋季,阿里巴巴同时迎来电商和云计算业务的双重突破:淘天集团整合饿了么、飞猪等业务,投入500亿元发展即时零售,构建起覆盖10亿消费者的全场景消费平台;阿里云收入增速从接任时的2%跃升至26%,在全球多个AI技术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资本市场对此给予积极回应,公司市值较吴泳铭上任时增长两倍,重新站上3万亿元关口。
技术出身的吴泳铭对开源有着深刻理解。早在2010年担任淘宝技术总监时,他就支持章文嵩开展开源工作,奠定了阿里巴巴的技术开放基因。如今,这种开放战略正在结出硕果:通义千问系列模型在36个音视频基准测试中,32项取得开源模型最佳成绩,22项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其全模态预训练大模型Qwen3-Omni的语音识别能力已可比肩国际顶尖水平。
作为阿里巴巴最年轻的技术元老,吴泳铭的职业生涯始终与技术创新紧密相连。从1999年担任技术总监,到后来主导支付宝、阿里妈妈、手机淘宝等关键业务,再到2015年转战阿里健康和元璟资本,他积累了全面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种独特的背景使他在2023年临危受命时,能够迅速把握技术发展趋势,制定出既符合阿里基因又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战略。
在吴泳铭的领导下,阿里巴巴正在经历一场静悄悄的革命。通过将战略资源集中于电商和AI云两大核心,公司不仅实现了业务增长,更重塑了行业格局。这种转变背后,是一位技术领导者对创新本质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突破往往来自于对既有框架的突破,以及对长期价值的坚持。正如他在云栖大会上强调的:"一切只是刚刚开始",这既是对阿里巴巴的期许,也是对中国科技产业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